1、申请仲裁费
根据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每个仲裁案件的当事人都需要缴纳申请仲裁费。根据争议金额的不同,申请仲裁费的计算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争议金额越大,收费比例越小。对于没有具体金额或确认之诉的案件,仲裁机构通常会采用替代的计算方式。在中国地方仲裁机构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国内争议仲裁中,申请仲裁费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而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国际或涉外案件中,当事人除了按费用表计算的费用预缴外,还需缴纳1万元人民币的立案费。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仲裁费用同样适用于案件的反请求人。
2、仲裁员实际费用
申请仲裁费中包含了仲裁员的报酬,但不包括仲裁员的实际费用。仲裁员的实际费用是指仲裁员为办理仲裁案件所产生的交通费、差旅费等费用。仲裁机构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会向当事人收取实际费用:(1)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不在仲裁机构所在地,即外地或外籍仲裁员需要在仲裁机构开庭、合议等时发生实际费用;(2)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在仲裁机构所在地,但仲裁案件需要在其他地方进行开庭或调查。如果不满足以上两种情况,仲裁机构将不会收取此项费用。
3、辅助费用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案件审理的需要,会产生一些辅助办案费用,这些费用由当事人承担。辅助费用包括翻译费、记录费用、通讯费用、开庭室费用等。翻译费是常见的费用,特别是在涉外案件中,当事人选定了外籍仲裁员或聘请了外国代理人时,翻译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两个翻译交叉翻译三种语言的情况。在临时仲裁中,记录费、通讯费、租开庭室费等辅助费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机构仲裁中,通常由机构承担这些费用。不过,如果案件对辅助事项有特殊要求且费用较大,仲裁机构可能会要求当事人承担额外的辅助费用。
4、调查取证费
根据仲裁案件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仲裁庭可能会进行调查取证工作,只有当事人请求或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时才会进行。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38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对其申请、答辩和反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提出证据。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该规则第39条还规定:“仲裁庭可以就案件的专门问题向专家咨询或指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如果仲裁庭进行上述工作,则会产生调查取证费,该费用由当事人支付。
在实践中,常见的调查取证费用包括检验费、鉴定费、审计费和专家费用。检验费发生在案件涉及货物品质问题、当事人争执分歧较大时,仲裁庭可能会委托独立的品质检验机构对货物进行检验。鉴定费常见于仲裁中的笔迹鉴定和价值鉴定。审计费在涉及公司经营、财务账目问题时常见,仲裁庭可能委托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进行查账或审计。而专家费用则在案件涉及某些专业问题时,仲裁庭聘请专家出具专门意见,对案件的审理有很大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仲裁程序中可能还会产生其他类似费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这些费用的特点是必须由仲裁庭决定进行,而不是由某一方单独决定。仲裁庭会要求案件当事人共同预付这些费用,如果某一方拒绝支付,其他方将代替垫付。在未来的裁决中,仲裁庭会确定由谁承担这些费用。
关于一个钢窗厂的仲裁申请书。申请人按时向被申请人交付了钢窗,但对方违约拒不支付货款,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原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立即支付货款并赔偿损失费。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处理办法。对于特定类型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如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争议,劳动者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其他类型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也可在相同时间内提起诉讼,若未提起诉讼,则裁决书生效。
劳动争议案件的适用范围、受理、申请期限、仲裁申请主体不适格的处理、重新裁决、增加诉讼请求的处理、管辖以及用人单位合并分立时的劳动争议处理等问题。劳动争议包括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形成劳动关系后的纠纷等。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程序,包括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期间、管辖法院以及人民法院对申请的处理。申请撤销仲裁裁决需满足主体为仲裁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应予撤销等条件。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撤销裁决或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