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仲裁程序中,需要根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性问题来确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争议。当双方对于劳动关系的存在性产生争议时,劳动者可以选择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申请。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劳动关系的确立必须通过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来进行。当劳动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劳动者开始工作的一个月内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对于用人单位自劳动者开始工作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每月工资的两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
确定劳动关系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这三个标准实际上涵盖了对于“用人单位”、“劳动行为”和“劳动者”三个方面的考察。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是符合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而“劳动行为”指的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具体劳动并获得报酬的过程。同时,劳动者必须具备合法的资格。
赖某与钢管公司、成教学校之间签订实习协议后,在工作期间受伤,关于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认定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理由包括:原告不属于在校学生实习,符合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实习协议不应成为认定劳动关系的障碍。因此,原告有权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存在,享
伤残职工劳动关系解除协议的条款,包括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协议内容、解除劳动合同的日期、离职手续和限制、经济补偿、伤残赔偿金确认、劳动合同解除证明和退工手续等方面。协议中应明确用人单位的补偿义务,包括正常的经济补偿金、伤残赔偿金、工伤医疗补助金等,以保
劳动仲裁的受理条件,包括申诉人资格、争议类型、受案范围、申请程序、申请要求、时效条件以及申请材料要求等。劳动仲裁受理范围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多种劳动争议,如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履行等争议。但不包括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的争议,这些属于人事争议
确认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仲裁并非一裁终局的问题。劳动纠纷仲裁的一裁终局主要适用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争议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情况,以及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发生的争议。劳动关系涉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