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建设工程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是有效的,该条款属于解决争议的方法。当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其中包括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其他书面方式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仲裁协议应当包含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1)申请:指一方当事人根据合同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依法请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提起仲裁申请是当事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纠纷的一种请求,也是仲裁机构行使仲裁权的前提。只有当事人提起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才能受理案件。
(2)受理:指仲裁机构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决定立案进行仲裁。受理是仲裁程序的开始,也是仲裁机构开始行使管辖权的标志。
仲裁机构仲裁案件时,不是仲裁委员会直接进行仲裁,而是通过仲裁庭实现的。仲裁庭的组成有两种形式:(1)独任仲裁庭,由一名仲裁员组成;(2)合议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组织形式由当事人约定,仲裁员由当事人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1)开庭:指仲裁庭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的参与下,对仲裁请求进行实体审理和裁决的活动。开庭是仲裁活动的实质阶段,旨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裁决:指仲裁庭在实体上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出裁决。裁决是仲裁审理的最终程序,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当事人对于劳动仲裁裁决无权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包括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等争议,而管辖则根据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
劳动仲裁的程序及相关执行过程。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可凭裁决书向用人单位执行,如单位拒绝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般需约6个月。仲裁程序包括申请仲裁、受理决定、开庭通知等步骤。申请劳动仲裁需满足一定条件和提交相关材料,仲裁委在收到申请后的五日内作出受
关于建设工程纠纷的相关规定。文章主要解释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无效情形和处理方法,包括合同无效后的竣工验收、修复费用、工程价款等问题。同时,也涉及非法转包、违法分包、超越资质等级签署合同、垫资和垫资利息、劳务分包合同有效性、解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情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