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资金挪用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并超过3个月未归还;
2.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并用于营利活动;
3.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并用于非法活动。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而言,若涉嫌贪污罪,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若情节特别严重,将被判处死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对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而言,若涉嫌职务侵占罪,侵占公司、企业财物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将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若在案发前足额退回,可从轻处罚。
挪用资金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资金挪用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具体地说,挪用资金罪包含以下两种行为:
1. 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归还。
这种行为是较轻的挪用行为。其构成特征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主管、经手本单位资金的便利条件,将本单位资金挪用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使用。此行为未用于从事不正当的经济活动,且挪用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归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2. 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且用于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
这种行为没有挪用时间是否超过三个月以及超过三个月是否退还的限制,只要数额较大,且用于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就构成犯罪。所谓“营利活动”主要指进行经商、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券等活动。所谓“非法活动”指将挪用的资金用于走私、赌博等活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挪用本单位资金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减资未通知债权人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股东或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后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涉及数额和后果达到一定标准时,将构成犯罪并被追究刑事责任。单
虚假出资减资行为的法律责任。虚假出资行为涉及公司发起人、股东未按照法定要求交付货币、实物或转移财产权,严重者可构成虚假出资罪,受到刑法处罚。文章还阐述了立案追诉标准,包括虚假出资数额、抽逃出资数额、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明确法律责任有助于维护公司和股
我国刑法关于贪污公款追诉时效的计算方法。追诉时效根据贪污罪最高可判处的法定最高刑确定,最长为二十年。不同刑期有不同的追诉期限,同时规定了特殊情况下的追诉规定,如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不受追诉期限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也应立案。贪污罪的量刑标准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构成要件、立案标准以及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法律解析。构成该罪的要件包括客体、主体、客观和主观要件。客体要件侵犯的是社会正常管理秩序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容留他人吸毒的行为;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