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驱逐出境 > 驱逐出境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驱逐出境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时间:2024-05-30 浏览: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1056
驱逐出境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外籍人员。外籍人员在我国有违法犯罪的行为时,出入境管理部门依据相关司法机关的要求可以将外籍人员驱离出我国境外,并且限制入境,那么驱逐出境的法律性质是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驱逐出境的法律性质

第一种观点:驱逐出境作为一种刑罚方法

根据《刑法》第35条的规定,驱逐出境可以作为一种独立适用的刑罚方法,也可以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形式。这符合附加刑的基本特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驱逐出境只能针对犯罪行为的外国人实施,因此它被视为一种特殊的附加刑,而非行政强制措施。

第二种观点:驱逐出境不属于刑罚范畴,而是行政强制措施

与《刑法》第33条规定的主刑和《刑法》第34条规定的附加刑不同,驱逐出境既不属于主刑,也不属于附加刑。此外,驱逐出境可以由法院判处,也可以由公安机关命令宣布。因此,驱逐出境被认为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而非刑罚。

第三种观点:驱逐出境既是刑罚方法,又是行政强制措施

根据驱逐出境的实施主体不同,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刑罚方法或行政强制措施。当驱逐出境由人民法院判决时,它被视为一种刑罚方法。根据《刑法》对附加刑的规定,驱逐出境可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刑罚,专门针对外国人。然而,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驱逐出境也可以作为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即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命令宣布。因此,驱逐出境既是一种由法院宣判的刑罚方法,也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刑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驱逐出境】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

    中国刑法中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适用主体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不适用于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适用方式包括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决定适用时需考虑犯罪情节、罪行轻重、国际形势及犯罪人的国籍国与我国的外交关系。旨在维护国家

  • 驱逐出境作为一种刑罚方法

    刑法中的驱逐出境作为一种刑罚方法的适用方式和条件。驱逐出境可以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是针对犯罪外国人的特殊附加刑,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与公安机关决定的驱逐出境行政处罚不同,适用驱逐出境需考虑犯罪性质、情节和犯罪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驱逐

  • 刑事案件的处罚方式

    中国刑事案件的处罚方式,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种。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对于犯罪的外国人,还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主刑和附加刑的适用根据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定。

  • 驱逐出境的适用范围

    驱逐出境的适用范围、适用法律规定以及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犯罪时的定罪量刑。针对犯罪情节轻重不同的外国人,驱逐出境的适用方式分为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两种。中国在适用驱逐出境时具有灵活性,根据案情及多方面因素做出决定。

  • 驱逐出境是否属于附加刑
  • 犯罪外国人的驱逐出境问题
  • 可以遣送出境的情况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