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个人受贿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如果数额较大,将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数额巨大,将被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将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罚。对于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如果有前述行为,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定罪处罚。
1. 客体:民企个人受贿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司、企业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公平竞争的交易秩序。本罪的对象是财物。根据《刑法》第163条第2款的规定,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也构成本罪,因此,回扣、手续费也是本罪的犯罪对象。
2. 客观方面:民企个人受贿罪的客观表现为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具体要件包括:(1)索取或收受贿赂行为;(2)利用职务上的便利;(3)为他人谋取利益;(4)受贿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对于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也属于本罪的范畴。
3. 主体:民企个人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公司、企业经理、厂长、会计、职工等行政、业务人员。
4. 主观方面:民企个人受贿罪的主观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收受贿赂的行为是非法的,却故意收受贿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侵犯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的结果,却故意实施。并且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1. 与收取合理报酬行为的界限:公司、企业人员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公司、企业章程允许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劳动换取合理报酬的行为与受贿行为不同。例如,公司、企业人员在企业与市场的中介活动中,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本单位同意,从事正当的业务活动及技术、信息咨询服务为企业的生产发展解决各种技术难题,而获取合理的报酬属于劳动所得,是一种合理的劳务报酬,而不是受贿行为。区分关键在于行为人获取的财物是否为劳动收入。
2. 与请客送礼、接受馈赠行为的界限: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公司、企业人员与亲友之间出于联络感情、表达情谊的目的进行请客送礼、接受馈赠的行为,一般都是公开的方式进行,且礼物的价值一般不大,行为人没有明显的、直接的谋利目的,与以权谋私的受贿行为有着根本性质的区别。关键在于公司、企业人员接受财物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利用了职务之便,以及接受财物的价值大小以及送礼人与受礼人之间的关系。
3. 与其他索取、收受提成、回扣、手续费等行为的界限:如果收受的回扣、手续费不是归个人所有,或单位收受回扣、手续费,即使违反国家规定,也不构成民企个人受贿罪。对于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以“酬谢费”为名索取、收受财物的行为,如果是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专门机构,从事提供信息、介绍业务、咨询服务等工作,并按规定取得手续,也不违反国家规定,不能认定为民企个人受贿罪。
4. 与受贿罪的界限:民企个人受贿罪与一般受贿罪在主观和客观特征上都具有犯罪故意及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共同点,但两者有区别。所侵犯的客体不同,民企个人受贿罪侵犯的是公司、企业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而一般受贿罪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主体也不同,民企个人受贿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人员,而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对于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和没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应以受贿罪论处。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等不同群体的抚恤金发放标准。根据不同的死亡原因,如烈士和因公牺牲、病故等,发放标准有所不同。同时,对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抚恤金发放也按照
贪污罪的历史背景、我国新刑法对贪污罪主体的规定以及单位分钱是否构成贪污罪的问题。根据新刑法规定,贪污罪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等。单位分钱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构成贪污罪,但通常只有单位中的公务人员才可能涉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意见
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相关意见,涉及商业贿赂犯罪的罪名、对“其他单位”和“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界定、医疗机构和学校中的贿赂犯罪、商业贿赂犯罪中的评标委员会等人员的行为认定,以及商业贿赂犯罪中的财物和收受银行卡的认定。
贪污罪与渎职罪的主体区别。贪污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等中行使一定职权的人员,以及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等。渎职罪主体则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两者在犯罪主体上存在差异。贪污罪还需满足侵犯公共财物、具备犯罪故意及利用职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