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 > 拾得者不知道是遗失物应当如何处理

拾得者不知道是遗失物应当如何处理

时间:2020-05-25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511
现实生活中,所谓遗失物,因所有权人不知其已经遗失或者知道遗失却无法找回。而实践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捨得不属于自己物品的情形,也不法判断该物是属于遗失物还是抛弃物,故而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拾得者不知道是遗失物应当如何处理?现在就来跟随手心律师网济南律师一起了解下吧。

一、拾得者不知道是遗失物应当如何处理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知道,若拾得者不知道是遗失物可以占有该物,但若他人之处该物原属于自己所有,捨得者需要将该物返还给其所有者,同时可以索要一定的补偿。但若捨得者知道是遗失物的,应当交由有关部门处理,一般会采取发布招领公告的处理方式。

(一)拾得者不知道是遗失物应当如何处理

捨得不属于自己的物品,应当根据常识判断是属于遗失物还是抛弃物,若属于抛弃物则归自己所有,若属于遗失物,应按照捨得遗失物的处理办法,继续处理。

(二)拾得遗失物漂流物应当处理方式:

1、拾得遗失物漂流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自拾得遗失物/漂流物之日起二十日内通知所有权人等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2、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漂流物,知道所有权人等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3、遗失物漂流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根据物在一定期限内是否有所有人,可以把物分为有主物与无主物。一般情况下,遗失物漂流物不属于无主物,而是有主物,只是由于所有人的不慎导致物与其暂时分离。遗失物漂流物在具备一定条件时可以转化为无主物,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是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之一。

二、什么是遗失物

遗失物指非基于遗失人的意志而暂时丧失占有的物,遗失物只能是动产,遗失物的拾得属于事实行为,不以拾得人有行为能力为必要。遗失物只能是动产,不动产不存在遗失的问题。遗失物也不是无主财产,只不过是所有人丧失了对于物的占有,不为任何人占有的物。至于所有人丧失对于物的占有的情况,则有种种不同。一般是所有人自己因某种原因遗失;还有其他的情况,例如直接占有人将物遗丢失,对于间接占有人即所有人来讲,是为遗失物。再如,无行为能力的所有人将物抛弃,因他欠缺意思能力,就不成立所有权的抛弃。但是所有人为了安全的目的或者其他考虑,将物品埋藏于土地之中或放置于一定的隐秘的场所,这时所有人并没有丧失对于物的占有,因此并不是遗失物,如果因年长日久,所有人忘其所在,则为埋藏物或者隐藏物。

三、什么是抛弃物

抛弃物是指所有人自动放弃占有和所有权的物品。

1、基于先占取得所有权。

2、所谓先占,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的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先占的性质属于事实行为。先占制度的价值在于:实现物有所归,有利于物尽其用,同时它提供了一个关于私有财产起源的假说。

律师推荐:

杭州律师  广东律师   江苏律师   嘉定律师

相关标签: 拾得遗失物行为是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遗失物品的报警与立案

    遗失物品的报警与立案问题。一般情况下,因个人过失遗失物品警方可能不受理,但如果遗失物品被他人侵占并拒不归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报警并申请立案。文章还介绍了立案的定义、侵占罪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起点数额和行为对象价值确定等问题。

  • 《民法通则》中的物权归属界定

    《民法通则》中关于物权归属中的无主物的相关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无主物可以按照先占原则确定所有权归属。但具体归属问题存在争议。《物权法》中有关遗失物、埋藏物和财产所有权的规定,规定了善意取得的条件以及遗失物处理办法。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或公安机

  • 拾得人对遗失物的权利和义务

    拾得人对遗失物的权利和义务。拾得人享有费用偿还请求权、报酬请求权、留置权,但同时也负有报告义务、保管义务和返还义务。遗失物的特征包括具体的物、基于占有状态的界定、不受丧失意思占有的影响以及重新占有需要他人的民事行为。

  • 拾得人将遗失物转卖给他人后失主还能要回吗

    拾得人将遗失物转卖后失主是否能要回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要求返还需要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请求并支付必要费用。拾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失主所有,拾得人需要无偿归还失主并要求支付合理费用。对于遗失物的处理规则,拾得人必须及时通知失主或送交有关部门,有关部门需妥善

  • 城市房地产法中的登记内容
  • 拾得人的权利与责任
  • 拾得遗失物能否取得所有权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