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员需要回避的情况

时间:2025-01-01 浏览:1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6900
我们知道法律是讲究公平公正的,现实生活中国家的诉讼案件是比较多的,国家有回避制度,也就是为了案件的公平性。那么对于书记员应该回避的情况有什么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书记员的回避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书记员适用回避制度。当书记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与当事人亲属关系密切时,当事人有权要求书记员回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有以下情形之一,应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以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 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二)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 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如果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审判人员如有上述行为,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

当事人的回避申请

当事人不能随意要求审判人员回避,只有在出现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的必须回避情形,且审判人员没有自行回避的情况下,才可以提出回避申请。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必须回避的情形有三种:

第一种情形: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

如果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他只能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诉讼,不能同时以审判人员的身份审理案件。如果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由于可能偏袒亲属的利益,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因此应回避。

第二种情形: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如果审判人员与本案涉及个人利益的利害关系,不允许其参与审理案件,应回避。

第三种情形:审判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理

如果审判人员与本案当事人存在其他关系,如师生、同学、朋友等社会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应回避。当事人认为审判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存在上述法律规定的必须回避情形时,应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申请,请求更换审判人员。回避申请可以以口头或书面方式提出,必须根据法律规定说明回避的理由。根据法律规定,即使在案件开始审理后,法庭辩论终结之前,当事人发现可以申请回避的事实和理由,仍可以提出回避申请。但如果当事人在案件开始审理时已经知道审判人员及其他人员应回避的事实和理由,只是在法庭辩论结束后才提出回避申请,其申请可能不被接受。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管辖

    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在管辖贪污贿赂案件时的移交原则,犯罪地的管辖原则,并案处理的情形,辩护与代理中辩护人的资格、法律援助的规定、辩护律师的权利,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以及律师调取证据的规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刑法中的几个重要条款的解释。针对刑法第三十条,对于公司、企业等单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对组织策划者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九条,解释仅适用于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对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释

  • 书记员需要回避的情况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的规定,书记员是适用回避制度的,书记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是当事人亲属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书记员回避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 行政回避的范围是什么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除上述情形外,如一方当事人有充分证据证明行

  • 刑诉中可以申请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 刑事诉讼中应当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 什么叫申请回避呢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