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法配合查询相关单位金融账户责令改正拒不改正;
2. 以其他形式代替货币支付工资等。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自2020年5月1日起,《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生效。根据该条例,对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单位将面临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面临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1. 以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代替货币支付农民工工资;
2. 未编制工资支付台账并依法保存,或者未向农民工提供工资清单;
3. 扣押或者变相扣押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的银行账户所绑定的农民工本人社会保障卡或者银行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单位不依法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查询相关金融账户,金融监管部门将责令其改正。如果单位拒不改正,将面临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具体支付日期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如果遇到法定休假节日或休息日,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不得推迟支付工资;直接发放工资的,应提前支付工资。对于实行年薪制或按考核周期兑现工资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每月预付工资,金额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年终或考核周期结束时进行结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工资应当至少每月支付一次;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超过15日。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1994年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也规定:“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法律规定工资按月支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企业普遍采用月薪制,工资标准以月为单位确定;二是劳动者的生活安排也以月为传统习惯。考虑到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工资制度和劳动者的生活习惯,法律规定工资按月支付。
对于实行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周工资制的用人单位,工资也可以按月或按周发放。但是用人单位至少每月支付劳动者一次工资,这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其生活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案件涉及多个违法行为时的处罚原则。文中介绍了三种合并处罚的方法,包括选择较重的行政处罚、合并处罚所罚金额之和以及再次裁量并限制罚款金额。同时,文章强调了行政处罚应遵循公正、公开原则,实施行政处罚时应纠正违法行为并教育公民守法。此外,公民对行政处罚
违纪党员的行政处罚程序。首先,调查核实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错误事实。其次,审议与谈话,掌握案情并要求违纪党员写出书面检查。接着,党支部会议讨论研究,提出处分意见并通知违纪党员参加支部党员大会。最后,根据处分权限报请审批,由镇纪委下达批复,严重情况移交司
行政处罚的定义、种类及其合法性和规范性。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的惩罚。然而,在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中,行政处罚的种类有时会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需要遵守法律确保合法性和规范性。对于超出范围的处罚种类,应当另行下发通
农民工如何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包括通过协商、咨询热线电话、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寻求工会帮助、向政府投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和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对于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农民工,还可以申请免费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