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法配合查询相关单位金融账户责令改正拒不改正;
2. 以其他形式代替货币支付工资等。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自2020年5月1日起,《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生效。根据该条例,对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单位将面临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面临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1. 以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代替货币支付农民工工资;
2. 未编制工资支付台账并依法保存,或者未向农民工提供工资清单;
3. 扣押或者变相扣押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的银行账户所绑定的农民工本人社会保障卡或者银行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单位不依法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查询相关金融账户,金融监管部门将责令其改正。如果单位拒不改正,将面临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具体支付日期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如果遇到法定休假节日或休息日,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不得推迟支付工资;直接发放工资的,应提前支付工资。对于实行年薪制或按考核周期兑现工资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每月预付工资,金额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年终或考核周期结束时进行结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工资应当至少每月支付一次;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超过15日。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1994年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也规定:“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法律规定工资按月支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企业普遍采用月薪制,工资标准以月为单位确定;二是劳动者的生活安排也以月为传统习惯。考虑到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工资制度和劳动者的生活习惯,法律规定工资按月支付。
对于实行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周工资制的用人单位,工资也可以按月或按周发放。但是用人单位至少每月支付劳动者一次工资,这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其生活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首先纠正了社会对农民工的误解,指出农民工涵盖各行各业。然后详细阐述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现状,包括工资拖欠问题改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改善不明显、参加社会保险水平提高但整体仍较低、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参保比例较低以及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
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资的法律处理方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劳动行政部门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农民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维权,如协商、投诉、仲裁和诉讼等,并可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是否可以参军的问题。根据征兵政治审查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如果满足政治条件,包括热爱党、祖国、军队等,并且没有涉及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的情形,那么他们仍然可以参军。父母的失信情况不会对孩子的参军资格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