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行政主体理论
时间:2024-09-16 浏览:7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问题的提出
行政主体的构成要件及其影响
行政主体的构成要件根据我国行政法学领域的定义,行政主体是指具备行政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行政主体必须符合三个构成要件:1. 行政主体必须享有行政职权;2. 行政主体必须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3. 行政主体必须能够独立承担责任。行政主体通常由两类组织构成: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外延上,行政主体等于行政机关加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此外,还有学者认为,除了这两类组织,其他公权力组织也可能是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理论对行政诉讼的影响行政主体理论对我国行政诉讼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法院是否受理案件取决于被诉组织是否是行政主体。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只受理针对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提起的诉讼,对其他被诉组织则拒之门外。以村委会为例,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村委会是一种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层自治组织,而不是行政机关。因此,当村民针对村委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时,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 村委会的行为是法律法规授权的,法院应受理案件;2. 村委会的行为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而是为了执行政府机关文件而作出的。此时,需要确定村委会是否是受委托组织,如果是,村民可以起诉委托机关;如果不是,法院将不受理案件;3. 村委会可能被认为是学理上的公权力组织,但通常不被认可。在以上三种情况中,最有可能被法院受理的是第一种情况,也是村民权益最有可能得到救济的情况。然而,法院是否受理村委会的行政主体资格完全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村委会是否有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资格,以及法律法规对哪些事项可以授权。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
行政主体概念的起源和引入我国行政主体概念最初是从国外引入的,具有明显的舶来性。在20世纪80年代末,该概念开始在我国行政法学研究领域引起关注。在此之前,我国行政法学主要使用“行政机关”或“行政组织”来指称与行政管理有关的主体,并由此引申出行政行为、行政法律责任等相关概念。这在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和行政法学发展阶段是合理的。然而,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深入和行政法学研究的推进,这些概念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为了弥补这些弊端,行政主体概念开始在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中被引入。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行政主体概念的引入是基于行政机关概念在承载和传递行政权力行使者方面的不足,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的需要,以及国外行政法主体理论的影响。这些背景决定了行政主体概念在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中的特殊功能,同时也为其自身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限制。
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行政主体概念的引入过于功利和匆忙,导致其概念理解不完全和不周密。实际事实证明,我国行政主体概念与其源概念存在巨大差异。行政主体概念在我国的定义和适用上存在一些科学性不足之处。在行政主体理论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确定村委会是否具备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资格?法律法规对哪些事项可以授权?在村委会与基层政府的复杂关系中,如何确定村委会行为是自治行为还是受委托行为?对于其他公权力组织,如何确定其是否具备行政主体资格?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行政法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我国行政主体理论找到答案。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第一章:公文的作用和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作用、原则、种类和格式。公文用于传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法令等,对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公文处理需遵循精简、实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确保机密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文章还介绍了常用公文种类如命令、指示、通知等,以及公
-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首先讨论了第三人能否作为行政复议申请人直接提出行政复议的问题。接着明确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是权利也是义务,并讨论了行政复议决定书应否送达第三人。最后,从行政复议法的立法本意和宪法理论依据分析了第三人作为行政复议申请
-
被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决定的申诉程序
被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决定的申诉程序。被审计单位不服审计决定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进行申诉。行政复议范围包括定性、处理、处罚和暂停拨付款项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由广州市审计局或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等处理。行政复议时限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期
-
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选举的关系
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选举的关系。文章指出,律师协会选举是律师自治的基本内容,而一些地方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协会选举的操纵行为违背了自治原则和律师自律性组织的法律精神。专家表示,律师协会的成功选举对国家的政治选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尊重律
-
行政复议的附随性受案范围及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
行政复议代理人的特征及分类
-
行政执法的定义和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