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4条的规定,对于不服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人,可以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将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30条第2款的规定,根据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将被视为最终裁决。
根据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39条第2款的规定,受到公安机关罚款或拘留处罚的外国人,对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的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上一级公安机关将作出最后的裁决,申诉人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5条的规定,受到公安机关拘留处罚的公民对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的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上一级公安机关将作出最后的裁决,申诉人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加入WTO后,商标法和专利法关于最终裁决的规定已被废除。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处罚的法律救济措施,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时的一种救济方式,而行政诉讼则是公民等对复议结果不服时的一种法律救济方式。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包括行政调查、行政处罚决定等步骤,并强调了在作出
行政复议程序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在收到申请后,县安监局需按规定时间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对于受理的申请,市安监局会将相关材料发送给被申请人,并开展书面审查或必要的调查。最终,县安监局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复议决定,并送达相关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