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一方先履行合同且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形时,先履行一方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能够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中止履行:
如果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来中止履行,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根据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后,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的担保,应当恢复履行。如果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的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1.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以双方履行债务时间有先后之别为前提,只有先履行的一方才能行使;而预期违约则没有此前提条件。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前提是要求债务人的履行应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先行给付义务方在先行给付后,另一方才作出给付。因为履行时间上有先后,所以在先行给付后,如果因对方财产状况恶化等原因可能得不到对待给付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不安抗辩问题。默示毁约制度则不需要这一前提条件,它能够广泛地发挥作用,及早地防止或制止各种可能有害于合同履行、危及交易秩序的行为,并赋予受害人各种补救的权利,而不安抗辩权赋予当事人的权利较为有限。
2. 我国《合同法》对不安抗辩权发生的原因规定了四种情形: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而预期违约的理由则不限于此,除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原因可以主张预期违约外,债务人的行为或实际状况及某些外界因素均可以成为预期违约的理由。预期违约发生的原因范围要比不安抗辩权大得多。
3.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与债务人是否有过错无关。根据大陆法,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无需对方主观上有过错。只要在合同订立之后,合同履行过程中,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发生符合合同法第68条规定的几种情形,债权人就可以提出不安抗辩权。而预期违约通常以过错为构成要件。在明示毁约中,行为人直接主观上不同意履行,其主观过错是明显的。即使在默示毁约中,行为人也具有过错。因为在默示毁约中,由于债务人未提供履约保证,则表明债务人主观上也有过错。
债权保全流程的两种形式,即代位权和撤销权。代位权适用于债务人未行使到期债权导致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撤销权适用于债务人放弃债权或低价转让财产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但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
关于代位权的法律规定。当被执行人无法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时,法院可根据申请执行人的请求要求第三人履行债务。此外,合同法中的代位权是一种债权保全方式,允许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方债务人的权利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代位权的行
三种抗辩权的区别与联系。三种抗辩权在主张权利人、法律义务及行使权利的时间上有所不同。然而,它们的联系在于目的相同、适用范围相同、权利效力相同以及行使方式相同。不安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适用于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合同,而同时履行抗辩权则无此要求。
提前终止权是否构成不安抗辩权的问题。在双务合同中,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在对方履行能力严重恶化时,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可以中止履行,这构成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满足一系列条件,如合同双方存在债务关系、对方出现履行能力恶化等。同时,《民法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