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无因管理 > 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例子

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例子

时间:2024-11-30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0932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经常看见见义勇为的报道,但是现实中这些行为往往不被认可或者存在争议,被认定为无因管理,导致生活中的很多正能量被扭曲,下面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提供的有关见义勇为和无因管理争议有关的案例,还有对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例子

案情概述

某市的张某、李某等人受台风暴雨影响,前往某渡口避潮。张某发现李某船上有煤气泄漏的情况,立即警告并试图扑灭火源,但煤气突然爆炸,导致张某受伤并不幸去世。张某的雇主替他支付了医药费用,而张某的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赔偿精神和物质损失。

争论焦点

在司法实践中,张某的行为究竟应被认定为无因管理还是见义勇为?

分析

根据事实,张某在无法定或约定的情况下,发现李某船上存在煤气泄漏,并采取行动以避免李某的损失。这表明张某的行为具有为李某谋利益的意图,符合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然而,张某的行为也可被视为见义勇为,他为了救助他人的生命和财产,毫不顾忌自身安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

法院判决

法院审理认为,张某在发现李某船上存在煤气泄漏时,为避免李某的损失而采取行动,具有为李某谋利益的意图,符合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因此,李某应承担对张某的损失赔偿责任。对于原告要求其他被告承担责任的诉讼请求,法院认为被告王某自愿承担部分费用是对道义的援助,予以支持。而被告刘某与张某之间没有权利义务关系,不应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3条的规定,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共计85496.64元,并要求在一个月内付清。

评述

法院在判决中参考了《民法通则》第93条关于无因管理的规定。然而,根据《民法通则》第109条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5条关于见义勇为的规定,对于见义勇为行为的定性更为准确。尽管如此,《民法通则》第109条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5条仅规定赔偿权利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给予适当补偿。然而,在本案中,被告并未从中获得任何“益处”。因此,现行立法对于见义勇为的民事规范仍需进一步完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高利贷的风险及其法律问题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 无因管理事务的消灭及其后果

    无因管理事务的消灭及其后果,包括自然消灭和人为消灭两种情况。自然消灭是由于事务本身性质所决定,经过一定时间后自然消失;人为消灭则是由于管理人或他人的行为导致。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无因管理债务的消灭原因,包括管理人意志改变、受益人委托管理人管理、管理

  • 见义勇为算是无因管理吗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见义勇为的行为都符合无因管理的要件,但是不能把所有的无因管理行为都认为是见义勇为行为。虽然无因管理可以包含见义勇为,但是将见义勇为仅仅等同于无因管理是不妥当的。从法学理论

  • 见义勇为和无因管理的区别

    从法学理论上来说,见义勇为在我国民法中应属于无因管理的范畴。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无因管理之债发生后,管理人

  • 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例子
  • 见义勇为是否是无因管理
  • 无因管理与见义勇为的联系是如何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