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建委联合市监管局、市金融工作局等四大部门昨天发布了一份通知,明确要求各贷款金融机构在向个人发放住房贷款时,必须严格执行“认房又认贷”的第二套房认定标准,并停止向第三套房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应填写《家庭拥有成套住房申报表》,贷款机构要根据申报表,通过面测、面谈、居访、征信查询、房屋交易权属信息查询等方式,确定按第几套房的信贷政策来执行。
贷款机构需指定部门和专人,每日汇总查询需求,并向市住建委申请注册并领取钥匙盘。登录房屋交易权属信息查询系统后,提交查询申请。市住建委将在两个工作日内反馈查询结果。
通知还首次提出,如果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贷款人应依法采取包括资产保全措施在内的相关措施,并经严格审慎程序进行认定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记录。即只要核实购房人瞒报二套房信息,其个人征信系统将有相应记录。
在“京12条”发布后,各银行已严格执行第二套房首付五成、利率上浮1.1倍的政策,并开始通过北京市房屋权属交易管理系统查询借款人家庭住房情况。然而,实际操作仍有困难,更注重认贷而非认房。此次通知明确要求市住建委在两个工作日内反馈查询结果,实际上是为了梳理和统一“认房又认贷”的具体操作流程,有利于政策的真正落地。这也给银行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即使部分银行放宽信贷政策,但在市住建委审核时,仍有可能因查出借款人名下购房的真实情况而被退单。
赵*莹
1、借款人首次申请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在拟购房所在地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含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系统)中,其家庭已登记有一套(及以上)成套住房的。
2、借款人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一套(及以上)住房,又申请贷款购买住房的。
3、贷款人通过查询征信记录、面测、面谈等形式的尽责调查,确信借款人家庭已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赵*莹)
政府对“二套房认定标准”的规范及其意义,通过国十条的落实向房地产市场发出明确信号。政府区分住房购买的投资与消费,旨在改变住房市场成为赚钱工具的观念,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这种区分对房地产市场及国家经济长远影响重大。
关于买房首付比例的相关政策。在不同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因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而异。购买二手房的首付比例至少为30%,购买二套房则不低于70%。同时,购房首付支付需注意房屋交付、产权风险及银行贷款审批等问题,建议去房管部门办理网签手续。
购买第二套房的贷款条件和优惠政策。贷款条件包括借款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本市城镇正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等。最新优惠政策规定,购买第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且根据不同情况有所调整。此外,二套房优惠政策的认定标准也进行了明确,包括家庭
家庭单位的法律定义以及房屋认定标准。夫妻和未成年子女以及成年单身个人均视为一个家庭单位。在首套房和二套房的认定上,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的认定标准,包括贷款情况、房屋登记系统和征信系统的查询结果等。在限购城市,无论贷款是否结清,都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