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银行业法 >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 监督管理职责 > 谁对政府投资项目负有监督管理职责

谁对政府投资项目负有监督管理职责

时间:2021-10-28 浏览:5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025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政府投资是要安排预算的,政府投资一般是固定资质投资,包括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等,那么什么人对政府投资项目负有监督管理职责?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谁对政府投资项目负有监督管理职责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投资主管部门和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部门应当采取在线监测、现场核查等方式,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政府投资条例》

第二十七条 投资主管部门和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部门应当采取在线监测、现场核查等方式,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项目单位应当通过在线平台如实报送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建设进度、竣工的基本信息。

第二十八条 投资主管部门和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部门应当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在线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不专业。每一个建设项目的使用单位都成为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单位,很多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性建设项目管理工作,难以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工期和投资效益。

(2)管理经验不积累。每上一个项目,就临时组建一个基建管理班子,管理成员磨合期长,且项目建成后,除部分人员转为工程管理或经营外,大部分人员解散,等待下一个项目再组班子。这种只有“一种经验”,没有“二次教训”的方式,容易造成建设管理水平相对低下。

(3)管理成本相对较大。政府投资项目有党政群机关、社会团体、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的人员参加,每个项目都组建管理班子,容易造成机构“小而全”,人数多,管理费名目多,实际开支成本大的现状。

(4)建设规模难以控制。在多数情况下,项目的建设单位就是项目完工后的使用单位。因此,建设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有导致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突破批准概算等问题的源动力,“投资饥渴症”现象难以遏制。

(5)项目管理长期低水平循环。由于没有专业化管理队伍进行全过程项目管理,也没有具有一定水平的项目管理程序文件和软件支持,各单位项目管理基本凭个人水平和经验进行,粗放型的管理方式,没有统一的全过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规定和标准。

(6)项目前期规划和实际实施脱节。由于传统的项目管理队伍不专业,缺乏设计、采购、施工等全方位的管理和协调经验,既浪费项目管理资源,也造成工程建设总体方案难以进行优化。

(7)建设单位的责任和行为约束力没有落到实处。由于传统的、只管建设中期(建造期)的建设单位(临时机构),只管建设不管筹资,只管花钱不用还钱,因此没有承担管理责任的能力。同时,建设单位往往没有独立的投资决策权,敞口花钱陋习难改,一旦政府投资决策失误,责任则成为“空中楼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政府聘请法律顾问的必要性

    政府聘请法律顾问的必要性。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制定规范性文件、解决重大项目投资问题以及处理民事法律关系等都需要法律顾问的协助。法律顾问可以确保政府行为合法合规,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防范法律风险,推动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 政府法律顾问的职责与作用

    政府法律顾问的职责与作用,包括协助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法律咨询与论证,对重要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论证等。此外,法律顾问可起草和论证规范性文件,设计重大投资项目的法律框架,预防并处理各种纠纷,降低政府成为诉讼主体的风险。

  • 条例规定的范围和条件

    根据《新审计法》的规定,审计范围的变化和调整。条例明确了两种建设项目的审计范围: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以及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指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的建设项目,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指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比例超过50%或政府拥有实际

  • 资产证券化的意义是什么

    企业利用BT、BOT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实现政府利用市场资金进行公共项目建设的目的。政府可以集中资源,对那些不被投资者看好但又对国家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项目进行投资。政府与项目公司共同分担项目风险,而且风险将通过项目评估时的定价而变得清晰,

  • 工程决算审计是如何进行的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
  • 工程审计的种类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