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担保法》规定,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不同于订金。定金具有法定含义,而订金只是预付款,不能起到担保的作用。
根据《担保法》和《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定金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因此,定金条款对双方履行合同起到了约束作用,促使双方严格履行合同。
根据《担保法》规定,定金的比例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如果合同中规定的定金比例超过20%,超过部分不能起到定金的担保作用,只能算作预付款,但20%以内的部分仍然有效。
如果合同中既约定了定金条款,又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守约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但不能同时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并适用定金条款。一般来说,守约方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条款,即能得到更多经济利益的条款。
在购房认购环节中,消费者在签署认购书之前往往未看到正式的商品房合同文本,也未得到关于楼盘交付使用条件和日期等重要信息的真实告知。这使消费者在签署认购书时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即使对合同条款不满意也无法要回定金。根据广东消委会法律委员会的意见,如果消费者在签署认购书后发现合同内容不满意,可以拒绝签订合同并要求退还定金。
目前的房地产认购书通常没有包含《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的房屋各种信息。消费者在签署认购书时往往对楼盘交付条件不清楚,却被要求交付定金和首期房款。根据广东省消委会法律委员会的意见,如果认购书不具备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消费者有权拒绝签订合同并要求退还定金。
根据国家规定,商品房销售合同应由发展商和消费者共同磋商签订,双方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然而,消费者投诉反映,目前的销售实践中,发展商单方制定销售合同,消费者没有修改和商量的余地,甚至还要支付发展商指定律师的费用。根据广东省消委会法律委员会的意见,如果合同条款具有明显的不公平性或者使用了胁迫、欺诈手段,消费者有权在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并要求退还定金。
目前的认购书普遍要求消费者在签署正式合同之前支付首期房款,但认购书并没有包含合同的主要内容,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根据广东省消委会法律委员会的意见,如果认购书没有包含合同的主要内容,消费者有权拒绝支付首期房款。
目前的认购书要求消费者支付定金,但定金条款只约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却没有约定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应双倍返还定金。根据广东省消委会法律委员会的意见,如果卖方不履行约定,应按定金罚则双倍返还定金给买方。
目前仍存在销售抵押房的现象,发展商在商品房未销售前就已经抵押给银行。有些发展商没有在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上公示抵押情况,有些发展商公示的字体太小,消费者不一定会注意到。根据广东省消委会法律委员会的意见,如果发展商没有明确、主动告知消费者房屋的抵押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还定金。
房屋买卖合同中的装修款补偿是否合理的问题,并介绍了合同有效的条件和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商品房买卖中何时可以要求退一赔一的情况,包括出卖人隐瞒房屋事实等情形。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建议购房者及时委托专业律师处理。
限购令下能否退还定金的法律问题。指出开发商拒绝退还定金没有法律和合同依据,因为限购令是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出卖人应返还定金给买受人。即使购房人已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在特定情况下仍享有合同解除权,并要求返还购房款本金及利息。
购房定金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文章讨论了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定金的返还原则,认购书中金、抵押金等约定的分析,认购书中定金的双重功能以及不同违约情况下定金的处理方式。文章强调了定金作为担保的性质,并指出双方应在认购协议书中明确约定各种可能发生的情
购房合同中的“定金”或“定金罚则”。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定金分为违约定金、立约定金、成约定金和解约定金等类型。其中,立约定金是最常见且对购房者最不利的一种。购房者在支付定金时需谨慎,特别是要警惕立约定金的风险,避免因为开发商的误导性宣传而陷入不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