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仲裁申请书(详细陈述申请事项事实理由),一式两份或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供;
2、申请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3、如有委托代理人,需当面签定并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并同时提交受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被申请人工商注册信息资料;
5、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包括劳动合同、暂住证、工作证、厂牌、工卡、工资表(单)、入职登记表、押金收据);
6、《提交证据材料清单》一式两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如确有困难书写仲裁申请书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1、提交申请书
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2、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1)如果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应当在决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2)如果决定不予受理,应当说明理由。
3、开庭审理
(1)仲裁庭应当在开庭的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和地点。
(2)如果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对申请人按照撤诉自理,对被申请人可以做出缺席裁决。
4、仲裁调解
(1)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
(2)如果调解达成协议,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3)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5、仲裁裁决
(1)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在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2)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经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延长期限不超过十五日。
(3)仲裁庭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
(4)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期满不起诉,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程序及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劳动仲裁结果可向基层法院提起诉讼,基层法院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如仍不服,可上诉至中级法院。关于开庭到判决的时间,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但整个案件应在一定期限内审结,视案件类型和特殊情况决定是否延长。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时的应对策略。劳动者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争议中,或对执行劳动标准引发的争议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当事人可再次提起诉
工伤待遇作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相关的法律流程。文章指出,工伤纠纷需先经过劳动仲裁,之后如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文章强调了工伤赔偿的诉讼时效从伤残评定之日起计算的重要性,并指出许多工伤职工因不熟悉法律法规而失去申诉机会。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
李某与劳服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李某在劳服公司工作期间,因工资福利待遇低及未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产生争议。案件分析涉及劳动仲裁时效和劳动保障监察时效的规定,以及不同观点对李某诉求的看法。最终,根据规定,李某的仲裁申请已超过时效,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