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地役权不得单独抵押。然而,如果土地上存在地役权的情况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可以作为抵押物。在实现抵押权时,地役权将一并转让。
地役权是指不动产权利人利用他人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或便利的权利。
地役权与土地利用密不可分,是在土地私有化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利用规范。地役权是大陆法系民法及英美法系财产法中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地役权的立法目的在于尽量不削减供役地的效用,同时增加需役地的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四章首次规定了地役权的法律制度。根据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供役地指的是他人的不动产,需役地指的是地役权人自己的不动产。此外,《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一章第五条第八项也规定了地役权的登记制度。
1. 以他人的不动产为标的物,以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为内容。地役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他人的不动产来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我国《物权法》突破了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范围,将地役权的标的物确定为不动产,包括土地上的建筑物和附着物。
2. 旨在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地役权的效益可以根据地役权人的意愿设定,在地役权合同中体现为利用目的。这包括生活和生产经营上的便利,以及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效益。
3. 通过合同设立。地役权是一种意定物权,可以通过地役权人与供役地人的协商来确定地役权的范围、存续期间、费用支付情况以及具体负担类型。这种协商形式体现在地役权合同中。
地役权的性质和相关规定。地役权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是为了自己的不动产便利而使用的权利,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地役权的规定包括设立形式、登记效力、期限、土地所有权人的权益、效力、抵押和变动等方面。
抵押担保合同未办理抵押登记时的效力问题。根据《物权法》规定,即使未办理抵押登记,合同依然有效,抵押人有协助办理登记的义务。债权人享有登记请求权和担保请求权两种请求权,可根据情况选择行使。抵押人未履行义务需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和担保义务等责任。
《物权法》第194条规定,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以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但抵押权的变更,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若债权人放弃这部分抵押权的,其他担保人在该范围
不动产设定抵押一定要有书面的抵押合同,另外必须到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否则即使拿到对方的房产证该抵押也是无效的,遇有对方不能偿还借款的情形也不能要求拍卖该房产以行使抵押权。担保法对不动产抵押登记作了明确规定。经研究,物权法接受了上述意见,将担保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