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地役权不得单独抵押。然而,如果土地上存在地役权的情况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可以作为抵押物。在实现抵押权时,地役权将一并转让。
地役权是指不动产权利人利用他人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或便利的权利。
地役权与土地利用密不可分,是在土地私有化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利用规范。地役权是大陆法系民法及英美法系财产法中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地役权的立法目的在于尽量不削减供役地的效用,同时增加需役地的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四章首次规定了地役权的法律制度。根据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供役地指的是他人的不动产,需役地指的是地役权人自己的不动产。此外,《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一章第五条第八项也规定了地役权的登记制度。
1. 以他人的不动产为标的物,以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为内容。地役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他人的不动产来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我国《物权法》突破了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范围,将地役权的标的物确定为不动产,包括土地上的建筑物和附着物。
2. 旨在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地役权的效益可以根据地役权人的意愿设定,在地役权合同中体现为利用目的。这包括生活和生产经营上的便利,以及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效益。
3. 通过合同设立。地役权是一种意定物权,可以通过地役权人与供役地人的协商来确定地役权的范围、存续期间、费用支付情况以及具体负担类型。这种协商形式体现在地役权合同中。
地役权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地役权人的权利、合同形式要求、地役权的设立和登记等。合同需以书面形式订立,包括当事人信息、供役地和需役地位置、利用目的和方法等条款。地役权自合同生效时设立,可申请登记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时需注意权属状况、期限约定、登记程序等
地役权的法律性质,包括其作为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的用益物权的特点,以及其从属性和不可分性的特征。地役权的设立旨在让自己的不动产能够更好地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满足需役地的便利。此外,地役权不可与需役地分离转让,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消灭会导致地役权的
地役权的构成要件和法律特征。地役权的成立需满足需役地和供役地同时存在等要件,其目的是为了给利用自己的土地提供便利。地役权是对他人所有或使用的土地加以利用的用益物权,其权利主体可以是土地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同时其设立旨在对自
地役权证书的颁发流程及相关规定。在土地及房地产法中,地役权登记应颁发他项权利证书。登记时需注意地役权的登记对抗主义原则、权属状况、期限、登记办理部门、跨辖区登记流程、地役权登记后的证明发放以及变更与注销登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