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役权是指为了使用自己土地的方便与利益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在地役权法律关系中,需役地为使用他人土地获得便利的土地,供役地为被使用的土地。地役权的特点包括从属性和不可分性。
相邻权是指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在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时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权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不需要登记即可发生效力。
首先,地役权的产生是基于法律行为,而相邻权是法律直接规定的。地役权的产生需要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并进行不动产登记机关的登记。相邻权则不需要登记,只要不动产相互毗邻即可发生效力。
其次,地役权对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限制与扩展程度较大,而相邻权对不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限制与扩展程度较少。
再次,地役权的存在条件是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的关系,而相邻权的存在条件是不动产相互毗邻。
最后,地役权的存续期间和有偿与否取决于当事人的约定,而相邻权的存续期间是法定的,通常是无偿的。
地役权和相邻权都是为了充分发挥相互毗邻或临近的不动产之经济效益,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地役权可以通过其私法自治的特性来弥补法律规定的相邻关系内容十分有限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向对方提出更高的提供便利的要求。
然而,地役权和相邻权是两种不同的物权制度,不能相互替代或包含。
根据物权公示原则,设定地役权必须进行登记,才可为他人所知悉,从而发生对抗第三人效力。在本案中,由于AB之间未进行物权登记,地役权不成立。A只取得了合同债权,可以对抗B,但不能对抗第三人C。
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A只能以B违反合同约定为由,请求B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对C的建楼行为提出异议。
因此,AB之间以设定地役权为内容的合同不发生设立地役权的物权效力,但可以发生债权效力。
地役权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合同形式、条款和登记要求。地役权可根据实现方式、行使方式和是否存在表现于外部进行分类。申请地役权登记需提交相关资料,包括申请表、身份证明、合同、权属证书等。未经登记的地役权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
一方行使使用权或所有权时,享有要求另一方提供便利或接受限制的权利。相邻权包括土地和地上的建筑物。相邻权实质上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地役权受到损害之后,受害人可以直接提起地役权受损害的请求之诉。相邻关系的产生一般都是无偿的,而地役权的设立一般都是有偿
我们在谈论相邻权时之所以将其称为权利,纯粹是为了表达上的方便。相邻关系受到侵害后,一般提起所以权的行驶受到妨害之诉;而地役权受到损害之后,受害人可以直接提起地役权受侵害的请求之诉。
相邻关系与地役权是互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地役权发生在两个不同归属的土地之间。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重要区别之一是相邻关系的“必需”性,即不动产权利人必须借助相邻不动产,才能对自己的不动产正常使用,因此,他有权要求相邻的不动产一方提供必要的便利。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