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权法中,有利生产的原则是一项重要原则,其核心内容包括:
(1) 提倡顾全大局,以实际行动支持生产建设,不要因小失大。
(2) 在处理相邻纠纷时,将有利生产放在重要位置,既要定纷止争,化解矛盾,又要将对生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尽量避免停工停产。
(3) 充分考虑相邻权利人的利益,采取必要措施,文明施工,避免粉尘、噪音、污染气体排放等行为,竣工后及时清理现场,尽量减少生产对相邻权利人造成的妨碍和损害,并对遭受损害的相邻权利人及时给予赔偿。
方便生活的原则在物权法中具有以下含义:
(1)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相邻权利人的生产方便,特别是要注意包含相邻权利人的生存权。
(2) 合理限制或延伸自己的权利,以方便相邻权利人的生活。在通行、通风、采光、排水、引水、污染等产生的相邻关系中,必须将自己的权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方便相邻人的生活。
(3) 合理安排,尽量减少给相邻权利人生活带来的不便,不得以相邻权利人的不便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方便。
友好相处的原则在物权法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互利共赢,反对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处理好相邻关系,有利于各方的生产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 相互替对方着想,为相邻权利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 保持忍让和克制,但不要把相邻权利人的忍让当作软弱可欺。
(4) 遇事要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不要先斩后奏,更不要以强凌弱。
公平合理的原则在物权法中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1) 坚持权利义务平等原则。
(2) 行使权利应保持在合理限度内。
(3) 尊重历史形成的客观状况和先后顺序。
(4) 避免或排除不法妨害,合理赔偿损失。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使自己处于优越地位。在采取行动之前,应力求避免给相邻权利人造成妨害;若已造成妨害,行为人应当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相邻权协议的法律效力,以及其特征和相邻权与地役权的区别。相邻权涉及相邻不动产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效力的基础在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和符合法律的规定。相邻权具有特定的特征,如主体是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客体是提供的便利等。处理相邻关系应遵循团结互助
相邻权和地役权的区别。相邻权并非独立物权类型,是不动产所有权或用益物权的扩展,不需单独公示,具有法定性和对抗性。而地役权是独立的用益物权,需独立公示和当事人协议,可约定有偿或无偿及存续期间。两者在对不动产物权的限制程度方面也存在差异。
城市化发展对建筑物通风、采光和日照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建筑物间距缩小、高层建筑增多,导致采光和日照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法律对此只有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标准,导致案件审理困难。因此,需要加强事前预防、加大对违规开发商的制裁力度,并增加规划审批透明度
一方行使使用权或所有权时,享有要求另一方提供便利或接受限制的权利。相邻权包括土地和地上的建筑物。相邻权实质上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地役权受到损害之后,受害人可以直接提起地役权受损害的请求之诉。相邻关系的产生一般都是无偿的,而地役权的设立一般都是有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