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业主权利 > 相邻权 > 相邻关系的代理词

相邻关系的代理词

时间:2024-07-03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154
我国的人口有很多,人均居住面积很少,所以相邻的关系对今后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有一个好的相邻关系可以让自己省心很多,如果相邻关系不好的话,产生纠纷的代理词是怎样的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相邻关系的代理词”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原告与被告相邻关系的代理意见

第一点:相邻关系的形成

根据调查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当地农村处理相邻关系的习惯,代理人认为原告与被告之间的空地是由以下因素形成的。

原告和丈夫张先生及其祖辈居住在xx区xxx104号,而被告孙先生及其祖辈居住xx区xxx105号,两家已经是几代东西相邻的关系。然而,多年来两家并未妥善处理邻里关系,导致矛盾升级和积怨增多,恶化的邻居关系给双方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1984年之前,原告的宅基地上有三间北房,宅基地的西部留有空地,当年原告家向西走门。1984年,原告将三间旧北房改建为五间北房,即目前原告居住的房子。然而,在建房时,原告家并没有获得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直到1993年政府才颁发给原告通集建(xx张)字第xx号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原告在建房时考虑到两家关系状况,主动预留了60公分宽的空地作为自家的西厢房滴水用地,并在西厢房做了天沟。这片空地不仅是滴水用地,也成为修膳西厢房屋天沟的通道。

第二点:争议空地的土地权属问题

原告在1984年翻建房屋时还没有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当时村里根据分家单和翻建前老房子的地基确定了宅基地的边界和四至。直到1993年,县政府才统一颁发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然而,1993年发证时,县里只将原告院墙内的土地面积写入了用地使用证,而没有将原告留在西厢房墙外的60公分宽的滴水空地纳入使用证。由于当时农村土地资源不紧张,价值也不高,原告没有坚持要求村里变更用地使用证的面积。此外,原告的土地使用证上还错误地写错了原告家的四至,这表明办证时存在疏忽。

第三点:被告的行为妨碍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即使这60公分宽的胡同不属于原、被告所有,被告用水泥砖墙将两家宅基地之间的胡同口堵死,阻止原告进出胡同,影响原告使用此胡同方便修缮房屋,其行为严重妨碍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物权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如果一方给邻方造成妨碍,应当停止侵害并排除妨碍。因此,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拆除胡同口的水泥外墙,恢复通道,这一要求是有法律依据的。

最后一点:通过审理化解纠纷,改善邻里关系

本律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开庭审理,从法理和情理两方面教育当事人。通过解决本案的纠纷,根本上化解两家的矛盾,使双方能够和好如初,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本律师的代理意见,请尊敬的主审法官充分考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相邻权原则与相邻关系的处理

    相邻权原则在处理相邻关系中的应用。相邻权原则要求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相邻各方应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等原则处理相邻关系,包括通行、流水、建房挖沟等。法律对处理相邻关系有相应规定,按照法律、法规及当地习惯处理。

  • 案情简介:邻居违建纠纷

    邻居之间的违建纠纷。被告在露台擅自搭建构筑物,严重影响了原告的休息和存在安全隐患,原告要求拆除并恢复露台原状。法院判决被告拆除构筑物并恢复露台原状,被告虽声称得到了默许但未提供证据证实。律师解析了相邻权中的常见权利,如通行权、水权、建筑权等。

  • 光污染的法律规定

    光污染的法律规定。宪法规定了国家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的总政策,包括光环境。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对环境质量负责,制定城市规划时应改善和保护光环境。同时,环境保护法规定了防治各种污染的措施,包括光污染。民法通则也涉及了相邻方的采光关系以及违反

  • 房屋采光权的法律规定

    房屋采光权的法律规定和标准。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不动产相邻方应正确处理采光等相邻关系,侵犯采光权需承担法律责任。采光权是有条件和有范围的权利,不能仅通过测量确定。建筑布局需综合考虑日照、采光等要求,保障居民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居民可通

  • 邻居在我家院子挂空调外机可以要求拆除吗
  • 处理相邻权关系的基本原则
  • 相邻关系的代理词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