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关系相邻纠纷
(1)相邻用水、排水纠纷,是指相邻不动产权利人之间在用水和排水上发生的相邻纠纷。土地之间的引用水发生的纠纷。
(2)相邻通行纠纷,是指相邻不动产权利人之间通行方面发生的相邻纠纷。
(3)相邻土地、建筑物利用关系纠纷,是指不动产权利人为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时产生的纠纷。
(4)相邻通风纠纷,是指相邻不动产权利人之间在通风方面发生的纠纷。
(5)相邻采光、日照纠纷,是指相邻不动产权利人之间在采光、日照方面发生的纠纷。
(6)相邻污染侵害纠纷,是指相邻不动产权利人因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侵害相邻人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引发的相邻纠纷。
(7)相邻损害防免关系纠纷,是指因相邻不动产权利人一方在使用自己的不动产时损害相邻之不动产的安全而发生的纠纷。
【常用法律条文及索引】
第八十六条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对自然流水的利用,应当在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当尊重自然流向。
第八十九条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第九十一条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第九十二条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相邻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主要依据《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规定进行解读。阐述了相邻关系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如用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以及相关的举证责任和常见的相邻关系类型。在解决相邻关系问题时,应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
相邻权协议的法律效力,以及其特征和相邻权与地役权的区别。相邻权涉及相邻不动产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效力的基础在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和符合法律的规定。相邻权具有特定的特征,如主体是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客体是提供的便利等。处理相邻关系应遵循团结互助
相邻权和地役权的区别。相邻权并非独立物权类型,是不动产所有权或用益物权的扩展,不需单独公示,具有法定性和对抗性。而地役权是独立的用益物权,需独立公示和当事人协议,可约定有偿或无偿及存续期间。两者在对不动产物权的限制程度方面也存在差异。
城市化发展对建筑物通风、采光和日照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建筑物间距缩小、高层建筑增多,导致采光和日照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法律对此只有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标准,导致案件审理困难。因此,需要加强事前预防、加大对违规开发商的制裁力度,并增加规划审批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