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业主权利 > 业主维权指南 > 业委会的成立需哪些程序

业委会的成立需哪些程序

时间:2023-09-24 浏览:6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186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业主委员会由小区业主或商场业主们推选,以维护业主们的利益的组织。虽由业主们组织推选,但它并不是随便就可以成立,也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中将业主委员会成立程序整理出来,供业主们参考。

业委会的成立程序

1、提出申请

根据相关规定,当物业管理小区(大厦)符合以下情况之一时,业主可联名提出申请,填报《首届业主(代表)大会筹备小组成立申请表》,以成立首届业主委员会:(1)物业已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50%以上;(2)物业已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30%以上但不足50%,且使用时间超过一年。

2、成立筹备小组

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后,应作出书面批复意见,并指导小区(大厦)成立业主委员会筹备小组(以下简称筹备小组)。

3、筹备小组开展筹备工作

(1)筹备小组成立后,应通知建设单位或物业公司在15日内将全体业主名单、联系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材料报送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收到相关材料后5日内将其交予筹备小组。(2)筹备小组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应拟定好《业主公约》、《业主委员会章程》、《业主委员会选举办法》,并在小区(大厦)内明显位置张贴公布,征求业主意见。同时,筹备小组还需在宣传栏内公布《业主委员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并向业主发放。(3)筹备小组组织各楼宇业主通过自荐或推荐方式产生业主委员会候选人。(4)筹备小组将业主委员会候选人简历表、业主委员会选票格式样本、业主大会议程张贴公布,并书面送达全体业主,以便选举。

4、召开大会选举委员筹备小组

完成以上工作后,筹备小组将业主候选人名单及简历表、《业主委员会选举办法》、《业主委员会章程》、《业主公约》送达街道办事处,并提出召开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的书面申请。同时,筹备小组还需做好会务筹备工作,包括场地安排、选票印制、投票箱设备等,并通知所有投票权人,知会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开发公司、物业公司等相关人员。根据议程,筹备小组召开大会,收集并登记选票,审议并表决通过《业主委员会章程》及《业主公约》,公开唱票、点票,并宣读选举结果,最终产生业主委员会委员。会后,筹备小组将大会签到表、选举结果统计表予以公布。

5、申请登记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产生之日起15日内,持下列文件向所在区或县级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备案登记手续:(1)业主委员会登记申请表;(2)街道办事处核准证明;(3)业主委员会选票;(4)业主代表选票;(5)业主授权委托书;(6)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签到表;(7)业主委员会章程;(8)业主公约;(9)其他相关资料。

6、核准批复

区或县级市房地产行政部门经审核后,将给予业主委员会书面批复意见。业主委员会凭批文到公安部门办理刻制公章手续,并将公章式样报区或县级市房地产行政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备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房屋漏水的处理程序及责任划分

    房屋漏水的处理程序及责任划分。首先提出与物业和开发商协商,若无法解决则向政府主管部门投诉,最后可提起民事诉讼。质保期内开发商应承担维修责任,业主不当行为导致的漏水需恢复原状或赔偿。质保期满后业主自行负责维修和费用。公共设施漏水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邻里

  • 相邻权原则与相邻关系的处理

    相邻权原则在处理相邻关系中的应用。相邻权原则要求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相邻各方应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等原则处理相邻关系,包括通行、流水、建房挖沟等。法律对处理相邻关系有相应规定,按照法律、法规及当地习惯处理。

  •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种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指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并对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根据各国实务和立法,这种所有权可分为纵割式、横割式和混合式三种类型,其中横割式和混合式是研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重点。

  • 签完购房合同后的退房权利

    购房合同签署后,购房者在某些情况下享有的退房权利。这些情况包括开发商延期交付房屋、证件不全导致合同无效、未经同意擅自变更设计、房屋面积误差超过3%、房屋质量严重影响使用以及房屋存在抵押或其他经济纠纷等。当以上情况发生时,购房者有权要求退房,并可要求返

  • 房屋采光权的法律规定
  • 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条件与程序有哪些
  • 业委会的成立需哪些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