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按以下情形处理
(1)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参照民事诉讼有关规定予以收集;
(2)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决定参照民事诉讼有关规定予以收集。
2、法律依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六条
(一)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发生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像前面提到的姚女士这样的情况,用人单位必须提供证据证明姚女士的确没有请假就回家休养。
(二)因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发生争议的。
(三)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引起争议的。
(四)因用人单位存在其他违法情形导致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发生劳动争议的。
由此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或者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提起仲裁时,用人单位都要负举证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此类案件中,作为申诉人一方的劳动者,必须对案件涉及的基本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否则,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可以不予立案。
一起由于被告对原告某物业造成妨害而引起的纠纷。原告为某物业业主,被告与原告存在特定关系。原告发现其物业出现问题并向物业公司反映,经物业公司检查,问题由被告造成。原告多次要求赔偿并解决问题,但被告拒绝协商。因此,原告依照我国《物权法》和《民法通则》提起
行政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原告提出新请求的处理办法,以及行政诉讼举证期限的规定。根据司法解释,一旦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新的诉讼请求将不被允许,除非有正当理由。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10日内提供证据,举证期限过后提供的证据不被采纳。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
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可以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的相关程序和规定,包括判决、裁定、上诉、申诉等方面的内容。整个文章的法律程序严格
刑事案件重新审判后的处理原则及不同结果。重新审判应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措施。重新审判的结果包括驳回申诉或抗诉、改判、撤销原判并重新定罪量刑、发回重审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刑事诉讼二审应当发回重审的情形,包括原判决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