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五十四条,如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书中存在文字、计算错误或者遗漏事项的情况,仲裁庭应当及时制作决定书予以补正,并将补正后的决定书送达给当事人。
仲裁庭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作出裁决时,应当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仲裁庭可以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如果超过规定期限仲裁庭未作出裁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如果部分事实已经清楚,仲裁庭可以先行裁决该部分事实。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做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如果仲裁庭无法形成多数意见,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做出。
裁决书应当包括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和裁决日期。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并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对于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选择签名或不签名。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不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法作为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其规定的仲裁时效一年与劳动法的仲裁时效六十日不一致,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的新规定。但新规定只能适用于5月1日起发生的情况,不能溯及之前。因此,当事人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
劳动仲裁庭人员缺席的处理方式。对于申请人缺席,若收到书面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视为撤回仲裁申请;对于被申请人缺席,可以进行缺席裁决。申请劳动仲裁不需提供证据,但提交材料要求严格,包括登记申诉表、申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