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征地拆迁纠纷时,首先应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无效,可以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解决。以下是一般可采取的解决方式:
针对政府的城市建设规划,由于其不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诉性。因此,对于不服从城市建设规划的情况,只能通过参加听证、信访等途径发表意见。
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拆迁许可不服,可以申请听证、提起复议或诉讼。
如果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当申请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行政机关应在收到申请后的30天内作出裁决。如果对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在拆迁人已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提供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情况下,诉讼期间不会停止拆迁行为。
如果拆迁户在本区法院的申请得不到满足,可以直接到市法院起诉,也可以向市法院提出申请,将此案移交其他法院异地审理。
小产权房的法律性质及其影响。小产权房是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其产权证由乡政府或村委会颁发,存在产权纠纷和法律风险。由于其开发建设过程缺乏监管,质量问题和产权手续问题较为突出。遇到拆迁时,小产权房难以获得相应的补偿。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小产权房涉及
土地权属争议的定义及其分类,包括国有用地与农民集体之间关于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多类争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三级权属争议调处平台和联动机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强化争议调处工作的前期预防和排查,并注重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等措施来解决土地权属争议。
拆迁赔偿房产是否具备抵押贷款的可能性。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拆迁赔偿房产如具备产权无异议,可登记抵押作为债务的担保。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安置房买卖纠纷的处理方式以及最新的抵押物规定资讯。
拆迁补偿问题引发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应通过行政诉讼解决。文章明确了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法律特征,包括法律行为、法律平等性、合法必须性、法律效力及双务有偿性等。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协议条款将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