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人单位主动提议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当劳动者主动与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双方可以达成一致并解除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第四十六条,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为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的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工作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工作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要发生了用工行为,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书,员工仍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上的各项义务。
其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
如果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单位缴纳,并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罚。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需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
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员工要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单位,否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如果造成单位损失,员工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单位可以要求员工承担违约责任(如违约金等)。
然而,如果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责任。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单位必须采取保密措施。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或签订保密协议,是对商业秘密采取保密措施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没有签订保密条款或保密协议,明确保密的范围和法律责任,单位难以证明哪些属于商业秘密,是否已采取保密措施,从而可能不被认定为商业秘密,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
如果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包括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损失、工伤、医疗待遇损失,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还需要支付25%的额外赔偿费用。
劳动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并给予行政处罚等。
如果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给予罚款处罚。
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仲裁部门发起仲裁,用人单位必须给予劳动者赔偿。
《劳动合同法》中劳动关系解除的证明和解除时间的确定问题。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出具证明,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关系的解除时间根据多种情况而定,包括协商一致、期限届满、条件成就、劳动者违纪等原因。对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需书
深圳离职赔偿金的法律规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违法原因导致离职的补偿金、少发或不发加班工资导致离职的补偿金、公司不提供劳动条件导致离职的补偿金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标准也有所涉及。另外,离职补偿金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也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用人单位有权解除的情况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且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可以依法终止。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
公司搬迁导致员工转岗不愿去的情况下的补偿问题。若公司搬迁造成劳动合同基础环境大变,员工不愿去新址上班,用人单位可提前告知或支付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能有资格获取经济补贴。对于公司搬迁至合理距离外的情况,若未提前告知或协商变更合同,员工可获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