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先履行抗辩权的要件包括:
(1)当事人之间存在互负债务的关系;
(2)债务应当有先后履行的顺序;
(3)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
(4)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要求;
(5)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条规定了先履行抗辩权的法律依据,即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后履行一方针对先履行一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所享有的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是指先履行一方针对后履行一方将不会或不能履行债务而享有的抗辩权。
(1)债务关系不同:先履行抗辩权要求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并且债务应形成对价关系;而不安抗辩权并不要求双方债务具有对价性。
(2)权利主体不同:先履行抗辩权的权利主体为后履行一方,而不安抗辩权的权利主体为先履行一方。
(3)适用情形不同:先履行抗辩权适用于先履行人不履行或不按约定履行的情形;而不安抗辩权适用于先履行一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等情形。
三种抗辩权的区别与联系。三种抗辩权在主张权利人、法律义务及行使权利的时间上有所不同。然而,它们的联系在于目的相同、适用范围相同、权利效力相同以及行使方式相同。不安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适用于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合同,而同时履行抗辩权则无此要求。
甲公司与乙公司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介绍了不安履行抗辩权制度。甲公司因乙公司迁址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而中止履行合同,并在乙公司提供担保后解除合同,引发乙公司提起诉讼。法律评析指出,行使不安履行抗辩权需满足特定要件,并提供确切证据。最终,法院判决甲公司故
行使不安抗辩权是否需要证据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和举证义务,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无法履行或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形。通知义务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危机并提供还债担保,而举证义务则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行使不安
合同法中的法定解除权的效力。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等违约情况下非违约方行使解除权的条件和情形。此外,还提到了不安抗辩权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当事人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文章旨在明确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