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下同)的劳动管理,维护外商投资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职工。
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职工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其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保护。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管理工作。各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与劳动行政部门协同合作,做好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有权对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职工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外商投资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国家及本省的相关规定,自主决定招聘职工的数量、时间、条件和方式,其用工计划应当报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备案。禁止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需要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外商投资企业所需中方职工,应当优先从当地城镇待业人员或者在职职工中招聘。从农业人口中招聘职工时,须经所在县(市、区)劳动行政部门批准,跨市(地)、县(市、区)招聘的,报上一级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在同等用工条件下应当优先聘用原中方企业的职工;未被聘用的,由原企业在合营前妥善安置。
外商投资企业所需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在当地招聘,也可以到外地招聘,有关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做好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
外商投资企业因特殊需要,经省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市(地)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聘用外籍职工,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应聘到外商投资企业工作的在职中方职工,如经原单位出资培训,且在原单位服务未满合同规定年限的,原单位可以向外商投资企业或者职工收取培训补偿费。职工培训后为原单位工作每满1年递减培训补偿费的20%。由外商投资企业出资培训的中方职工,培训期满后,工作未满劳动合同规定年限而要求辞职或者自动离职的,须按照前款规定,补偿外商投资企业的培训费用。本条中的培训补偿费是指原单位为培训该职工实际支出的费用。
外商投资企业对新招职工,应当进行业务技术培训。经培训的职工应当参加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或者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由劳动行政部门发给技术等级证书。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为中方职工建立档案,并做好职工档案管理工作,也可以委托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服务机构代为管理。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结算问题的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的结算问题。规定指出,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商品的结算需扣除代理费用后汇入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账户。对于产品由外贸公司收购再出口的结算,可以使用人民币或经批准后使用外币计价结算。外商投资企业在没有外汇额度收
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会计核算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等。还详细说明了记账与账簿的相关内容。
关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划拨的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外商投资企业。主管部门为市和市郊区县土地管理局等。外商投资企业可通过申请取得土地使用权,签订合同并支付相关费用。对于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可享受场地使用费减免等优惠待遇
外商投资拍卖企业设立的行政许可相关问题。其中涉及法律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许可程序、告知方式和审批主办单位等方面的内容。申请设立的外商投资拍卖企业需满足经济实力、拍卖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等条件,并需提交相关材料。许可程序需向商务部申请,商务部将在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