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上,借款和不当得利是有明显区别的。借款是双方协商的结果,出借人向借款人提供款项,借款人在到期时偿还本金和利息,形成一种法律关系。而不当得利是指他人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取利益,导致受损失的一方有权要求返还不当得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根据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权利人有权要求特定义务人履行或不履行一定行为的权利。
第一百二十二条:如果他人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取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一方有权要求返还不当利益。
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并在到期时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即使没有签订借款合同,以下文件也可以作为借贷凭证:
(1) 收据。
(2) 借条。
(3) 欠条。
(4) 汇款凭证,如汇款单、银行汇款记录,可以证明汇款事实,但是否能作为债权凭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法院判断。
如果没有签订借款合同,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 与对方协商制定还款计划或签订还款协议书,明确还款事项。
还款协议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借贷双方的身份信息。
(2) 还款内容,如还款金额、还款期限、利率。
(3) 借款人提供担保或第三人作为保证人的条款。
(4) 双方的义务。
(5) 违约责任。
(6) 双方签名和日期。
2. 收集证明借贷关系的证据。
可以向了解情况的单位和个人索取书面证明材料或邀请其作为证人出庭作证。证人必须与双方当事人无利害关系。
以下是一些可能作为证据的材料:
(1) 录音证明借贷事实。
(2) 保留的借钱聊天记录、支付宝转账记录等电子数据。
(3) 保留的银行转账凭单。
(4) 其他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相关客观材料,如书证、物证、影视证据、电子证据、证人证言等。
以上是关于借款和不当得利的区别以及未签订借款合同的债权凭证和补救措施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访问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毛某向贷款公司借款的实际借款金额被扣除了部分利息的案情,后因无法偿还债务,其母亲胡某代替其签订新的借款合同后也未能偿还。崇明县法院认定合同有效,但借款本金应以实际借款金额为准。同时提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关于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被放高利贷的人如何起诉处理的问题。建议被放高利贷的人应积极应诉,提供真实借款证据拒绝支付过高利息,合同约定的利息应符合国家规定。高利贷行为应受到严厉打击和惩罚,超出法定利率标准的部分利息应被认定为无效,相关人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表见代理与善意取得两者之间的区别。表见代理和善意取得都是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理信赖,但二者在相对人的注意义务、适用场景及构成要件等方面存在不同。表见代理涉及代理行为的外观,其构成要件包括无权代理、客观上的代理权理由等,但存在可操作性不足和善意判断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