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法律条文 > 劳动报酬纠纷的诉讼时效

劳动报酬纠纷的诉讼时效

时间:2022-09-13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5044
劳动报酬纠纷适用劳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关于劳动报酬纠纷的诉讼时效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劳动报酬纠纷的诉讼时效

1. 劳动报酬纠纷的仲裁前置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对于劳动报酬纠纷,需要先进行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2.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规定,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起诉,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劳动合同纠纷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将中止。一旦中止原因消除,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然而,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劳动者需要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诉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在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

  •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

  • 劳动法诉讼时效问题

    劳动法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仲裁和诉讼。此外,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工伤赔偿协议的诉讼时效

    工伤赔偿协议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工伤赔偿协议签订后,如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赔偿协议中常见的赔偿项目不明确、表达意思模糊以及缺少权

  • 合作协议有劳动关系吗
  •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