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是人们生活、工作、社交等的主要场所,具有空间恒定、时间耐久、价值昂贵、保值增值、流转风险性较强等特点。
近年来,住房制度的改革,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但商品房买卖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矛盾,且呈现增长的趋势。
在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是关于房屋交付的纠纷。
商品房的交付,即入住、收房,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据相关规定及合同的约定,将符合交付条件的房屋交付给购房者,购房者查验并接受房屋的双方行为。
在商品房交付过程中,常见的纠纷类型主要有:
对于因合理正当的原因导致开发商不能按期交房,一般较易获得购房者的理解,双方可达成和解协议,产生的诉讼较少;多数纠纷都是由于开发商的欺诈行为引起的。
常见的欺诈行为有:第一种,开发商未取得相关手续及资质,在该项目完工时,仍未补齐相关手续、取得资质。
导致不能按期向购房者交付房屋。
第二种,房屋建设项目未能按期完工,或主体完工后,相关的配套设施未完成。
第三种,开发商在宣传广告中承诺的在交房屋时同时交付有关设施,但并未完成相关设施的建设,致无法按期交付房屋。
房屋的交付是开发商履行交房义务,购房者验收并接受房屋的双向行为。
若当时人非因开发商的责任拒绝接受房屋时,在房屋发生风险时,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司法解释中就有关于不动产风险的规定:房屋毁损、灭失的风险,在交付使用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使用后由买受人承担;买受人接到出卖人的书面交房通知,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的,房屋毁损、灭失的风险自书面交房通知确定的交付使用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因此购房者也不能无理由拒绝接受房屋。
若开发商在竣工验收时,未通过验收,房屋等设施无法验收合格。
此时,购房者可以拒绝接收房屋,在发生风险时,也不负担责任。
关于房屋的交付,较易发生开发商迟延交付的纠纷,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一定要查看开发商是否已经办理相关手续及具有资质,降低自己的购房风险。
处理房屋质量纠纷的两种方式。首先,在保修期内,购房者发现房屋存在一般质量问题,可要求开发商维修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其次,若房屋主体结构存在问题,购房者需向质量监督单位申请检查并取得不合格证书,再要求开发商退房并赔偿损失。
公司集资房过户的相关事项。当事人在过户时,需准备的材料包括集资房所有权证明、房屋买卖合同及身份证明。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申请条件和所需提交的材料也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集资房与商品房的区别,包括开发方式、消费群体及申办手续等方面。
期房抵押登记的程序和所需提交的材料。开发商必须先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并领取许可证,期房买卖双方签约时需使用统一印制的预售合同。贷款抵押登记时,当事人、地产开发经营单位及贷款银行需携带相关证件和文件前往办理手续,经审查核准后颁发《期房抵押登记备案证明书》
购房者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购房者享有开发商告知房屋或土地是否设定抵押、明示相关法规和合同文本、规划设计变更通知、销售中介代理机构提供文件和说明真实情况以及逾期交付房屋事实的告知等权利。知情权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