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实施旨在从销售、售后和持续披露等环节对保险公司的宣传销售行为进行规范,以遏制销售误导。根据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方-力的介绍,该《办法》在规范新型产品的信息披露行为、打击销售误导、保护投保人利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较于2001年底出台的《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修订范围较大,涉及信息披露定义、销售行为、信息披露材料管理、保单利益演示、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对于投连险、万能险和分红险的信息披露要求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办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大了对投保人利益的保护力度。首先,该《办法》要求保险公司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透明性,增加保险公司的强制披露义务,以遏制销售误导。
其次,《办法》特别要求保险公司在犹豫期内对投保人进行回访,并针对分红、投连、万能三类人身保险新型产品分别规定了回访要点。此外,电话回访的录音也将长期保存。严格的客户回访制度有助于投保人再次了解所购买的保险产品,一旦发现不符合自己的购买意愿,可以选择在犹豫期内解除保险合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投保人利益。
《办法》针对过去万能、投连等投保人可以选择较为灵活的保险产品的情况,特别规定了保险公司在保单期满前,当保单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风险保费及其他销售费用时,保险公司有及时催告的义务。此外,该《办法》首次规定向个人销售新型产品的保险公司应当在投保单中包含投保人确认栏,并要求投保人抄录风险提示语句后签名确认。
关于投保人抄录风险提示语句的做法,方-力解释道,《办法》要求投保人抄录有关语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投保人进行风险提示,防止可能存在的销售误导行为。所谓“保单利益”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可以享有的与保险合同有关的各项利益,其中包括确定利益和非保证利益。风险提示语句中的“保单利益的不确定性”仅指分红险和万能险产品的非保证利益部分,如分红产品的红利分配、万能产品结算利率超过最低保证利率的部分,以及投资联结保险的投资账户单位价值等。投保人按照《办法》抄录风险提示语句不影响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按照保险合同可以享有的确定利益。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
保险理赔的时效和相关规定。据《保险法》规定,保险理赔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保险事故发生后,需立即报案并提出索赔请求。保险公司应及时通知索赔者需补交的材料,并在材料齐全后及时进行核定。保险公司需在核定后一定时间内支付赔款或发出拒赔通知,并履行赔偿义务。
交通事故伤者拖延住院的维权方法,包括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和保留垫付费用的票据等策略。同时介绍了直接走保险程序的流程,包括报案、查勘定损等环节,并详细说明了保险公司的定损流程,包括现场查勘定损、远程定损、驻点评估机构的定损等处理方式,如与保险公司有争议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