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误导通常指销售过程中的误导行为。《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监管机构在售前、销售、售后和持续披露等多个环节提高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透明度,从而全面提升保险公司的强制披露责任。
《办法》规定,在销售环节,保险公司应向投保人提供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和投保提示书,并要求投保人亲笔抄录风险提示语句并签名,借鉴银行和证券行业的做法。这一做法有助于投保人充分了解所购买的保险产品,从而减少“糊里糊涂”或“受骗上当”的情况。
《办法》主要针对投连险、万能险和分红险这三种具有投资功能的险种,要求销售人员向客户清楚解释这些险种的真实情况,不能误导或诱导消费者购买。这对于规范保险公司的宣传销售行为,遏制销售误导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过去投保人可以选择较为灵活的保险产品的情况,《办法》特别规定,当保单期满前,如果保单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风险保费及其他销售费用,保险公司有及时催告的义务。这可以有效避免投保人停止缴费后,由于保单账户价值不足以支付风险保费而导致保障责任在投保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终止。
《办法》还从方便投保人理解和使用的角度增加或调整了一些规定。例如,规定保单利益演示应以表格形式进行,明确规定了应披露的要素,使投保人可以清楚了解万能险、投连险等产品的费用扣除情况;规定投连险的账户单位价格和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必须在公司网站上公布,并方便公众查询;修订了投连险和万能险的保单状态报告和分红险的红利通知书的披露内容,以更易为公众接受的方式进行披露。
每位购买商业保险的投保人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都应充分了解保险产品,以防止不良销售者的误导。购买保险产品时,首先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和投保提示书,代理人通常会提供这些材料。如果不了解,应主动提问,确保所购买的保险产品符合自身需求。如果不慎购买了错误的保险,人寿保险设有犹豫期,犹豫期内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将退还投保人除保单工本费以外的全部费用。此外,要重视保险公司的电话回访,接到保险公司回访电话时,要积极配合,仔细倾听客服人员的问题并认真回答。严格的客户回访制度可以帮助投保人再次了解所购买的保险产品。
保险业的保单分类,介绍了S.G.保单、ITC保单、ICC保单、大保单、小保单以及预约保单等六种保单类型。其中,S.G.保单因与实际航运不符已废止;大保单是最正式的保险单据形式,国际贸易中使用广泛;小保单是简化的保险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预约保单则用于
失地保险的一次性缴费标准。对于已征地农民和新征地农民,根据不同年龄和情况,详细列出了养老保险金缴费档次和金额,并说明了缴纳条件及不在保障范围内的情况。此外,适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可选择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其缴费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可接续。
保险公司的押金退还程序,包括押金的性质和规定、退还押金的条件和法律问题。在租赁合同中应提前约定什么情况下可以退还押金,以避免纠纷。同时,押金被视为租赁预付款,如果没有造成房屋及室内设施的财产损失,则应在合同期满或解除合同时予以退还。如发生不退还租房押
答:此次出台的《办法》是对2001年底出台的《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2001年底,保监会在研究总结国内分红、投连、万能保险经验,借鉴发达国家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发布了6号令,对规范新型产品的信息披露行为,防止销售误导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