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业主权利 > 业主维权指南 > 业主自治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业主自治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时间:2023-07-18 浏览:7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2914
导读:业主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比如说业主的传统思想会导致自治的意识缺乏其次,在业主进行自治的时候,管理主体的主体的人员通常会不准确,并且业委会一般来说是没有被法律授予权限的,因此很难能够推行。

物业管理与业主自治利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1法律不完善导致业主不能有效维权

现行《物业管理条例》的根本目的是“推行物管企业的专业管理制度”,并按照“业主自治”的核心所设计,忽略了“业主自治”是其实质,导致业主自治制度出现了以下问题:首先,至今没有对业主自治基础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进行更高分量的法律界定与规范,产权界定的不清晰是业主自治成败的关键因素,相关法律对于产权界定的缺失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手段导致业主在早期容易失去民主自治的意识。

其次,在实际生活中,业主委员会更像是一个被引进的单纯的概念,其中所涉及的产生、权限、义务、运作、法律责任等没有作任何具体规范,导致“业主委员会”缺少资金、场所、专职人员,与“三无”机构别无区别。只具有一个框架如何运作又如何通过履行自身职责来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我们看到的是广大业主在对抗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时的弱小,没有法律作为其坚固的靠山,犹如一盘散沙。当其受到侵害时,业主委员会无法发挥其功用维护业主权益。

再次,相关法律法规不能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不能为其提供法律救济的渠道。由于物业管理立法的不全面以及存在的“法律漏洞”,导致各地法院在审理有关物业管理民事法律纠纷时存在“无法可依”的现状。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在审理相似的案件时,各地出现了审理结果不同的情况,不利于维护公民公平的权力。因此,加强立法是当务之急。

1.2业委会未被法律授权,自治组织难以推行

目前,关于物业管理的纠纷与日俱增,而业主自治制度是缓解其矛盾的关键。具有法律意义的管理主体是自治活动进行下去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国法律没有赋予业主委员会民事主体资格。业主委员会制度是物业管理体制的前提及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在法律中并没有相应的界定范围。在合同签订中,没有确立其定位。

在各地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提到业主委员会具有代替业主和物业公司签订合同的权力,此做法与物业管理理论中的代表理论相悖。物业管理理论中提到,代表机关以业主和物业公司的代表名义进行一系列的行为,而不是以业主委员会的名义进行活动。

因为法律没有界定业主委员会为独立个体,所以在实际管理中业主委员会没有民事行为资格,故签订的合同也成为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一纸空谈。对物业管理中的合同合法性构成了挑战,同时也为今后诸多的民事纠纷埋下了隐患。

物业管理与业主自治利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法律目前还不够完整而导致业主在争取权利的时候很难得到保护,而且因为大多地区都是专门的公司管理而让自主管理的组织没有正当的法律地位,许多业主因此也就开始对这个组织产生了难以信任等问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制定

    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制定,包括制定依据、业主大会的宗旨、组成、活动范围、议事内容以及召集主体等方面。该规则旨在保障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规范设立和运作,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和物业的安全使用。业主大会及其业主委员会应根据有关规定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相关部

  • 建筑代办资质的流程

    建筑施工企业委托代理机构代办资质的流程。包括签订委托合同,明确委托范围、权利与义务等。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需满足法律规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建筑工程业绩等条件,并被划分为不同资质等级。只有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后,才能从事建筑活动。代理机构协

  • 物业不作为,业主如何维权

    业主在物业不作为时如何维权的问题。文章指出,在房屋保修期内,物业应协助业主与开发商沟通解决问题。保修期后,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维护公共设施,并需公布共有部分收益账目。业主可通过业主大会和业委会行使权利,弹劾不负责的物业公司或选择新物业公司。此外,业主还可

  • 建筑问题责任分配及法律责任

    建筑设计的责任分配及相关的法律责任。设计总负责人对设计总体负责,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由设总控制。设总对所在的设计单位负责,同时对业主负责。防火专篇责任由设总和专业人员共同承担。政府职能部门对建筑设计进行专项管理监督。建筑问题出现时,需检查设计图纸、施工

  • 物业应在何时处理业主报修事项
  • 轿车在小区被盗,物业公司应当赔偿
  • 业主委员会的权利和义务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