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 > 公积金贷款合同已签违约金吗是否要交?

公积金贷款合同已签违约金吗是否要交?

时间:2023-07-0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4036
导读:在签订公积金贷款的合同时就应该跟银行明确是否需要缴纳违约金,一般是住房公积金贷款提前还款给银行是不会收取违约金,不过每个地方的的业务办理的流程不太一样,所以最好是咨询本地的公积金管理机构。

一、公积金贷款合同已签违约金吗是否要交?

二、公积金贷款还款的方式有哪些?

公积金贷款的还款方式为自由还款模式,提前还款是无任何违约金的。

提前还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部分提前还贷。每次偿还金额不得低于10000元现金,需主借款人携带身份证和借款合同到还款银行办理并签定借款补充合同。提前部分还贷后,借款人可选择以下3种方式继续按月归还剩余贷款本息:

(1)不改变月还款额,缩短还款期限;

(2)不改变还款期限,减少每月还款额;

(3)缩短还款期限,增加每月还款额。

另外一种是一次性还清。

(1)可以使用自有资金一次性还清。借款人携带身份、借款合同到贷款银行办理结清手续即可;

(2)也可以使用住房公积金转账还清。最后还清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可以使用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请提取申请人携带本人身份证、公积金储存卡、借款合同先到住房公积金服务窗口办理转账手续,办妥转账后,再到贷款委托银行办理结清手续。住房公积金账户上的金额不足以还清贷款可携带现金或银联卡进行转账还款。

三、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按揭贷款的区别是什么?

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按揭贷款是买房贷款里的两种贷款形式。

住房公积金贷款是指由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用职工以其所在单位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委托商业银行向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在职职工和在职期间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离退休职工发放的房屋抵押贷款。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是职工按照规定储存起来的专项用于住房消费支出的个人储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职工离退休时本息余额一次付偿,退还给职工本人。

商业贷款也叫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新建住房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数额,不高于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的拟购买住房的价值或实际购房费用总额的70%(以二者低者为准)。

两者的主要区别: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低(商业贷款利率为五年以上5.9%,五年以下5.75%;住房公积金五年以上利率4%,五年以下为3.5%),首付比例低(住房公积金最低首付20%,商业贷款为30%)。

购房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次性拿出全部购房款是不可能的,就会选择贷款来解决,贷款的方式有商业按揭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利率要比商业按揭贷款的利率要低。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债务人提前还款的利息支付问题

    债务人在债务未到期时提前还款的利息支付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债权人应接受提前还款,但债务人需按照实际借款期间支付利息。案例显示,除另有约定外,借款期限内的利息不因提前还款而免除。解决方法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合同期限支付利息。

  • 债权人对非法人财产的分配申请

    债务清偿与债权人权利方面的问题,主要关注债权人对非法人财产的分配申请。法律明确规定自然人应承担自己的债务,债权人可要求分配债务人的财产清偿债务。同时,涉及民事诉讼中采取的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非法拘禁或私自扣押他人财产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 借款抵押纠纷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法律途径

    关于借款抵押纠纷中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法律途径。文中介绍了借款合同与抵押合同的有效性,指出债务人未按约定还款的违约行为,并阐述了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合法依据。同时,还说明了债权人可以通过协商、起诉或仲裁等方式行使抵押权。律师建议债权人在行使抵押权时应遵循

  •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债务人此举旨在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属违法行为。债权人可依法行使撤销权,向法院请求撤销财产赠与行为,并申请财产保全,提起民事诉讼,以保护自身债权安全。行使撤销权的条件和程序,以及撤销权的期限也进行了详细阐述。

  • 通告和公告
  • 5厘利息是否属于高利贷
  • 防范赊账交易中货款流失的方法与技巧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