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生民事医疗事故时,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无论事故发生在国家医疗机构还是私人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主体都是医疗机构,即医院。因此,当受害人提起诉讼时,应将医院作为被告,而不是医务人员,这样才能有效维护权益。如果事故发生在私人诊所,则由诊所的经营者承担责任。
如果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达到刑事责任的程度,责任主体是医务人员。
医疗事故人员的确定分为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
要认定医疗事故,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医疗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确定责任主体,否则纠纷会越来越难处理。无论是医院还是医疗诊所,都可能发生医疗事故。如果当事人无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护士无证上岗的处罚措施和法律依据。医院录用无证护士将承担相应责任,可能受到核减诊疗科目、停业整顿等处罚。同时,无证上岗护士无法提供良好服务和容易发生医疗事故。依据《护士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如允许无证护士从事诊疗活动,将受到警告、核减诊疗科目或暂停
胎儿死亡的复杂原因,涉及孕妇、胎儿、医疗等多个因素。某妇幼保健医院强调对临产胎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尸检和医疗事故鉴定确定责任。某胎儿的死亡被鉴定为四级医疗事故,医院承担主要责任,但法律上对医疗事故的界定并不包括未出生的胎儿。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北京某医院因医疗过错导致新生儿患三级伤残的纠纷。杨女士在该医院分娩时,因医院催产素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新生儿出生缺氧并患有多种疾病。经过鉴定和法院审判,医院需承担部分责任并赔偿患方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共计数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