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应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
当卫生行政部门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移交给进行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时,应由该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
当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如需移交给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费应由医疗机构支付。
当法院首次委托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应由医疗机构缴付鉴定费。
当对首次鉴定结果不服,再次申请鉴定时,应由申请再次鉴定人缴付鉴定费。
当经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时,鉴定费应由医疗机构支付;若经鉴定确认不属于医疗事故,则鉴定费应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
公开原则指鉴定委员会有关的鉴定活动和鉴定材料应对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除外,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当事人双方及代理人均可出席,社会公众可以旁听,媒体可以报道。当事人双方有权知晓案件的全部证据和相关资料。公开的鉴定程序接受大众的监督,是对医疗鉴定最好的制约机制。
公正原则指鉴定委员会必须平等对待医患双方,不偏不倚,双方都享有获知对方理由、提出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的权利。鉴定委员会要平等对待当事人,不能在自己的案件中充当法官,也不能偏袒一方。因此,鉴定委员会成员不能参与与已有利害关系的医疗纠纷,同时要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及时原则对于处理医患纠纷尤为重要。一方面,与病情相关的证据如尸体等难以长期保存,容易灭失。及时鉴定有利于全面、客观、真实地收集证据;另一方面,医患纠纷久拖不决,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持医疗机构正常、有序的工作秩序。及时原则要求鉴定程序规定合理的期限,并给双方及时、合理的通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并正确客观地看待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包括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存在违法或过失行为、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以及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文章介绍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方式、启动程序、鉴定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鉴定结论的效力和再次鉴定的相关规定。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