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员工发生伤(亡)事故后,用人单位应立即将伤者送往最近的医疗机构抢救,并前往约定的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用人单位应在伤亡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30日内书面向工伤保险部门报告伤(亡)事故情况,并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首诊病历本、旁证材料、身份证和工卡等。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认定,员工或其亲属可以在伤亡事故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一年内直接向工伤保险部门报告伤(亡)事故,并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首诊病历本、身份证、劳动合同(或暂住证、工作证、工卡)和旁证材料等。
如果员工或亲属的申请超过一年的期限,工伤保险部门将不予受理,并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如果申请材料不完整,工伤保险部门将出具《收件回执》和《补齐材料通知书》,要求申请人补充相关材料。
如果单位、员工或亲属的申请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且材料齐全,工伤保险部门将正式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对员工或其亲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情况,工伤保险部门将要求其用人单位提供相关材料,并出具《关于伤亡事故处理的通知》。如果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提供相反证据,将视为对员工或其亲属提供的证据材料无异议。
如果需要,工伤保险部门可以对员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单位、员工或家属应如实提供情况和有关证据。如果单位故意隐瞒伤亡事故真相、提供虚假证据或数据等材料,或拒绝配合事故调查,工伤保险部门可以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费用,转由用人单位承担。
工伤保险部门应在正式受理后的60日内做出认定结论,并出具《工伤认定书》,并向仍需要继续治疗的工伤职工发出《工伤员工医疗期告知书》,通知用人单位、员工或其亲属。
对于被认定为工伤并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参保职工,工伤保险部门将同时开出《工伤保险医疗费用记账通知书》和《工伤保险住院结账单》,通知工伤约定医院允许其记账医疗(门诊医疗费由用人单位先垫付,医疗终结后到工伤保险部门核销)。
对于被认定为工伤并需要治疗的未参保职工,相关费用将由用人单位支付和报销。
临时工遭受事故伤害时的工伤认定问题。临时工与正式工都是劳动合同制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时应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介绍了《工伤意外保险条例》的目的和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法律体系和法系的概念。
工伤事故的报告程序与索赔途径。报告程序中包括企业及其员工提出工伤报告的方式和时间要求,包括申请工伤待遇的方式和责任。在索赔方面,职工和企业可协商解决,未达成协议者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伤情鉴定与伤残评定的定义、联系与区别。两者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依据一定标准,经常同时出现在受害人受伤情况下。但它们的目的、标准依据、使用目的和等级划分不同。伤情鉴定确定损伤程度,伤残评定则是评判伤残等级,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和应用场景。
工伤申报与认定的程序。职工在发生工伤或确诊职业病后应立即报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填写申请工伤认定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后,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通知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供相关材料,包括职工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参保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