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承担在申请时限内发生的工伤待遇等费用。
如果用人单位仍愿意为员工申请工伤认定,即使在上述1年内,仍可以以单位名义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
根据本条第一款规定,应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则在此期间发生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等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申请人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1. 保险科在接到申请后的15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进行受理,对不属于本管辖的申请告知申请人。
2. 如果申请材料不齐全,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30日内补齐材料。
1. 经审查符合认定条件的,在60日内(特殊情况可以延长30日)做出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并告知单位和个人。
2. 对无法提供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证明的,告知申请人提起劳动仲裁以确定劳动关系,仲裁时间不计入受理的规定时间内。
3. 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要告知申请人。
4. 对认定为工伤的发放工伤证。
在停工留薪期满或经治疗伤情基本稳定后,申请人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
经鉴定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申请人,向社保中心申请待遇审核。根据核定的待遇,社保中心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工伤职工支付待遇。
不同申请主体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果是用人单位申报工伤,时限要求较短,为事故发生后的30日内。而受伤劳动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则没有时限要求。
临时工遭受事故伤害时的工伤认定问题。临时工与正式工都是劳动合同制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时应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介绍了《工伤意外保险条例》的目的和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法律体系和法系的概念。
工伤事故的报告程序与索赔途径。报告程序中包括企业及其员工提出工伤报告的方式和时间要求,包括申请工伤待遇的方式和责任。在索赔方面,职工和企业可协商解决,未达成协议者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伤情鉴定与伤残评定的定义、联系与区别。两者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依据一定标准,经常同时出现在受害人受伤情况下。但它们的目的、标准依据、使用目的和等级划分不同。伤情鉴定确定损伤程度,伤残评定则是评判伤残等级,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和应用场景。
工伤申报与认定的程序。职工在发生工伤或确诊职业病后应立即报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填写申请工伤认定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后,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通知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供相关材料,包括职工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参保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