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适用本法。具体适用范围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方面的劳动争议。
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发生时,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并进行调解和裁决。
劳动争议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裁决。仲裁庭在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是否可以申请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规,只要符合法定工伤情形,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患职业病等,都可以申请工伤。同时,视同工伤的情形也包括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死亡、在维护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受伤等。最
工伤十级私了赔偿金额的合理性问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工伤十级伤残的职工可以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待遇。私了赔偿金额没有具体标准,建议当事人委托律师协商以确保合理赔偿。
建筑工地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应立即救治受伤员工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排查和事故报告。根据相关法规,事故现场人员需及时报告,而用人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未按时申请,相关费用将由用人单位承担。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的具体
劳动者在打工时没有合同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如何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文章提及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劳动合同必须为书面形式的原因,包括证明劳动关系、确定权利义务和劳动行政部门行使劳动监察权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