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复对象在工伤康复期间享受工伤医疗和停工留薪期待遇。若经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还可继续享受伤残津贴待遇。
(2) 工伤康复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由用人单位按当地因公出差伙食费的补助标准的70%支付。康复对象按月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由支付。
(3) 康复对象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转往外地工伤康复机构进行工伤康复所需费用和食宿费用,由用人单位按因公出差标准报销。康复对象按月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上述费用由社保支付。
(4) 康复对象在工伤康复期间无法自理的,康复协议机构提出意见,经社保经办机构同意后,康复护理费用由社保支付。
温馨提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或单位欠缴工伤保险费的康复对象发生上述费用,均由用人单位支付。
工伤康复期包括医疗康复期和职业康复期。
(1) 医疗康复期:康复对象在工伤医疗期内进行医疗康复的,医疗康复期与工伤医疗期合并计算为医疗终结期,最长不超过24个月;医疗终结期后进行医疗康复的,医疗康复期最长不超过12个月。康复对象经过医疗康复3个月,最长6个月应进行医疗康复评估,若效果不明显,则应结束医疗康复。
(2) 职业康复期:职业康复期一般为60天,最长不超过180天。康复对象进行首次职业康复终结后一年内,不再进行职业康复。
工伤索赔的赔偿项目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造成一般伤害(未达到残疾)的赔偿: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
2、造成伤残的赔偿: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3、造成死亡的赔偿:丧葬补助金、一次性伤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4、职工下落不明的情况: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职工外出或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赔偿项目。若职工没有被宣告死亡,其直系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包括: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生活有困难的);若职工被宣告死亡,其直系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包括: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综上所述,工伤医疗康复期间劳动者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其中包括工资待遇。用人单位有责任按法律规定支付这些待遇,不得有任何变动。因此,在处理相关事务时,应尽可能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可以采取法律程序进行解决。
中国工伤保险的法律规定和特点。所有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伤户需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并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赔付方式独特,不再通过民事诉讼获得双重赔偿。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企业责任,有利于受害人及时获得救济,企业分散赔偿责任,促进劳资和谐。同时,工伤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则。赔偿权利人主要为与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范围内的近亲属,分配原则不同于遗产分配,考虑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和生活来源等因素。债权人不能要求抵债,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不能通过遗嘱处分。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的相关问题,包括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的处理方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范围及在工伤保险行业统筹移交中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
软件公司工程师蔡某在公司突发疾病死亡的情况,其家属认为属于工伤并要求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文章介绍了相关的工伤认定标准和《工伤保险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认定标准及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情况。同时,对于蔡某的情况是否属于工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