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发生工伤的职工无法向雇主提出人身损害赔偿的要求,只能依法要求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然而,如果受伤职工是因为单位之外的第三人侵权,即侵权主体为第三人时,受伤职工可以同时向第三人主张民事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
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工伤的前提是劳动关系,这里的“劳动关系”是法律特有概念,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劳动,是适用劳动法律的关系。而人身损害则是一般雇佣、帮工、承揽过程中发生的身体损害。
工伤案件没有城镇和农村居民之分,而一般人身伤害案件要根据城镇居民或者农村居民计算赔偿标准。劳动工伤案件的受害者多数是农民工,而农村居民计算赔偿标准远远低于城镇居民赔偿标准。一般来说,工伤的赔偿数额高于人身损害赔偿。
工伤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及配套劳动法规调整,而一般人身伤害案件适用《民法典》及人身损害司法解释。
工伤由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仲裁机构处理,而一般人身伤害直接由法院受理和审理。
工伤由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适用的标准是《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而一般人身伤害由司法鉴定机构鉴定,适用的标准则是人身损害或交通事故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种伤情,工伤伤残等级要比交通事故的伤残等级更有利于伤者。
按照法律规定,工伤纠纷对劳动者的伤害事实、工作年限以及工资标准有争议时,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即举证倒置。用人单位举证不能的,就直接采信劳动者的主张。而一般人身伤害案件,受害者对自己的伤害以及工资标准由受害人自己负举证责任,受害人举证不力的,就要承担不利的后果。
工伤的一方当事人是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另一方则是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者个体户(必须有营业执照,工程层层转包的,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发包方承担)。而一般人身损害案件的主体可能都是自然人。一般而言,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者个体户的赔偿能力远远不如自然人。
工伤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不给劳动者划分过错责任。而一般人身伤害要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划分责任(如:三七开、二八开)。
通常情况下,工伤事故后的赔偿款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根据不同情形分别支付。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如医药费,一般由用人单位垫付并在后期报销,不需要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报了工伤后,一般需要1到6个月才能获得赔偿款,但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实际获得工伤赔偿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是否可以申请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规,只要符合法定工伤情形,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患职业病等,都可以申请工伤。同时,视同工伤的情形也包括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死亡、在维护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受伤等。最
工伤十级私了赔偿金额的合理性问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工伤十级伤残的职工可以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待遇。私了赔偿金额没有具体标准,建议当事人委托律师协商以确保合理赔偿。
建筑工地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应立即救治受伤员工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排查和事故报告。根据相关法规,事故现场人员需及时报告,而用人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未按时申请,相关费用将由用人单位承担。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的具体
工厂宿舍内死亡是否属于工伤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劳动者在工厂宿舍内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可以认定为工伤。文章还提到了工伤死亡赔偿金的分配问题,明确了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范围,包括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