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有些征收方为了提高拆迁效率,可能会绕过法律程序,直接进行强制拆除,然后事后支付补偿款。他们认为,只要补偿款支付了,无论被征收人是否认可,这种行为就不违法。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8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为加快城乡建设,对周边农村进行了征地拆迁。刘某的房屋位于征收范围内。2019年2月,征收方要求刘某限期交出土地。然而,由于补偿标准问题未达成一致,刘某没有按期拆房。于是,征收方在2019年5月组织了强制拆除,并将原定数额的补偿款支付给了刘某。
刘某之所以不签字,是因为对补偿标准不满意。那么,强拆后支付了补偿款,是否就不构成强拆行为,不违法呢?刘某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征收方的强拆行为违法。
征收方声称,虽然强拆行为在程序上违法,但由于立即支付了补偿款,未给刘某造成极大损失,因此拆除行为不应被认定为违法。然而,事实真的如征收方所言吗?接下来,律师将为大家进行解读。
在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中,先补偿后征收是一项基本原则。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在征收合法房屋时,必须经过法院批准后才能进行强制拆除。然而,在本案中,征收方先行强制拆除了刘某的房屋,然后将补偿款转至刘某的账户,明显违反了法定程序的要求。
律师认为,法律之所以规定先补偿后征收,是因为在实践中,征收工作大多数由征收方主导,存在被征收人无法获得合理补偿而房屋被拆除的情况。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征收人的权益,先补偿后征收的原则确保了被征收人能够有一定的发言权。如果房屋被拆除,被征收人将更加没有底气和征收方进行协商。
在这一原则的保护下,被征收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谈判的主动权。法律明确规定,以尽可能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如果存在类似的违法行为,也能追究责任。
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而推出的一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根据相关规定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也明确了相关标准。针对危房棚户区的改造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第二十八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征收补偿费用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公布审计结果。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房屋征收的过程中,征收部门要一定的条件下才可以强制拆迁房屋的,例如被拆迁人不履行征收补偿协议时,征收部门向法院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可以强制拆迁。第二十五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征收方威胁不签字就强拆的,被拆迁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的,房屋拆迁是禁止用暴力手段拆迁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