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有些征收方为了提高拆迁效率,可能会绕过法律程序,直接进行强制拆除,然后事后支付补偿款。他们认为,只要补偿款支付了,无论被征收人是否认可,这种行为就不违法。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8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为加快城乡建设,对周边农村进行了征地拆迁。刘某的房屋位于征收范围内。2019年2月,征收方要求刘某限期交出土地。然而,由于补偿标准问题未达成一致,刘某没有按期拆房。于是,征收方在2019年5月组织了强制拆除,并将原定数额的补偿款支付给了刘某。
刘某之所以不签字,是因为对补偿标准不满意。那么,强拆后支付了补偿款,是否就不构成强拆行为,不违法呢?刘某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征收方的强拆行为违法。
征收方声称,虽然强拆行为在程序上违法,但由于立即支付了补偿款,未给刘某造成极大损失,因此拆除行为不应被认定为违法。然而,事实真的如征收方所言吗?接下来,律师将为大家进行解读。
在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中,先补偿后征收是一项基本原则。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在征收合法房屋时,必须经过法院批准后才能进行强制拆除。然而,在本案中,征收方先行强制拆除了刘某的房屋,然后将补偿款转至刘某的账户,明显违反了法定程序的要求。
律师认为,法律之所以规定先补偿后征收,是因为在实践中,征收工作大多数由征收方主导,存在被征收人无法获得合理补偿而房屋被拆除的情况。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征收人的权益,先补偿后征收的原则确保了被征收人能够有一定的发言权。如果房屋被拆除,被征收人将更加没有底气和征收方进行协商。
在这一原则的保护下,被征收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谈判的主动权。法律明确规定,以尽可能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如果存在类似的违法行为,也能追究责任。
房屋补偿安置方式的多种情况。对于被征地村落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情况,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房屋调换。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货币补偿。拆迁房屋的其他补偿项目包括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
宾馆拆迁的补偿问题,包括住宅还是商业用房补偿及相关法律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征收房屋时,应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给予被征收人补偿,包括房屋价值、搬迁安置及停产停业损失等。对于特殊情况的房屋,如已领取营业执照的经营房屋、手续不全的房屋等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第二十八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征收补偿费用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公布审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