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标准 > 国家征地死亡人口可以取得补偿吗

国家征地死亡人口可以取得补偿吗

时间:2023-10-31 浏览:1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2310
导读:去世的人是不可以获得征地补偿的,公民去世之后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不享有任何的民事权利。国家征收土地之后,需要按照被征收土地的性质,土地的使用价值,给土地所有人一定的补偿费用,这些费用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配的。

一、国家征地死亡人口可以取得补偿吗

不能,死亡的人不能获得征地补偿款,死亡的人已经没有民事权利能力,不享有任何民事权利,不能参与征地补偿费的分配。

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死亡的人不能获得征地补偿款。农村征地补偿款的分配不是基于人口,而是基于地。按照“生不增,死不减”的原则,对农户进行补偿。征地补偿款按照家庭为单位发放,以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积确定补偿款。家庭内部分配问题,由家庭内部自行解决。对已死亡或丧失家庭成员资格的人丧失了农户成员的身份,自然无法获得补偿,对于可能成为还未成为该农户成员的人也不能获得,所以只有农户现有成员才能获得。

二、征地补偿款怎么分的

分配征地补偿款的要求如下:被征收土地的农民获得的补助费不能少于80%。其中,土地补偿费应归集体所有,其分配范围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成员,安置补助费应归土地承包人,其应该是对土地承包人在承包期内失地的安置补偿,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归经营种植者和附着物权利人。

一般征收耕地补偿标准是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如果是基本农田,那么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8万元,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9万元。

当然并不是征地都只按这个标准的,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如当地的经济水平,还有土地情况,还有土地附着物的补贴,当然还要看被征收土地者的生活状况,以及收入来源等。

三、征地补偿的项目有哪些

(1)土地补偿费:用地单位依法对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其土地被征用造成经济损失而支付的一种经济补偿。

(2)青苗补偿费: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毁损,向种植该青苗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3)附着物补偿费: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如房屋、其它设施,因征地被毁损而向该所在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4)安置补助费:用地单位对被征地单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余劳动力而支付的补偿费用。

国家征地时死亡人口不可以取得征地补偿,公民去世之后不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不能参与征地补偿的分配。征地补偿的项目有很多,包括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这些费用归土地的使用人,而土地补偿费归村集体所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补偿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关于征收土地的补偿规定。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其中地上附着物补偿涉及塑料大棚等。青苗补偿标准按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补偿,而成材树木不予补偿。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则根据具体情

  • 青苗补偿款的归属问题

    青苗补偿款的归属问题。根据法律规定,青苗补偿款应归青苗所有者所有,如果属于村民个人,征收部门应直接支付给个人。案例分析中,李先生未收到青苗补偿款,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成功。法律依据指出,村委会非青苗所有者,无权获得补偿款。维权建议指出,如遇到类似情况,可

  • 征地拆迁过程中房子被认定为违章建筑怎么办

    征地拆迁过程中房子被认定为违章建筑的情况及应对方法。介绍了违章建筑的定义及历史背景,揭示了拆迁过程中因法律宣传不足导致的大量违章建筑现象。文章指出,拆迁方可能会利用违建降低补偿成本,并提出了应对房子被认定为违建的具体步骤,包括保持冷静、寻找证据、咨询

  • 大棚征地拆迁的补偿方式

    大棚征地拆迁的补偿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土地补偿费根据耕地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计算,安置补助费则根据需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此外,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

  • 门面房合同到期拆迁有补偿吗
  • 农村“空心房”将面临拆除!拆迁补贴你了解吗
  • 地铁修建引发的房屋征收与补偿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