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对房屋的性质有一个认定,一般以关于拆迁方面的地方政府规章为依据来进行认定。因此,被拆迁人在判断被拆迁的房屋是住宅还是非住宅时,应当先行找到当地政府规章中的相关规定。例如,如果纠纷地为北京,判断标准为是否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如果纠纷地为上海市、重庆市、山东省等地,通常的判断方法以房屋所有权证标明的用途为准,对房产证上未标明用途的,以被拆迁房屋报建时的用途为准。
其次,关于房屋性质的确认主体。关于房屋的性质(用途),以房屋产权证登记为准,没有产权登记的,应综合各种情况作出客观判断,无疑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良方。同时,在协商不成时,将此问题交由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确认,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开了通道。对被拆迁人来讲,不妨一试。如果规划部门确认的结果对被拆迁人或拆迁人不利,双方均有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其三,依法对房屋的使用性质形成确信以后,属于非住宅房屋的,被拆迁人便可以向拆迁人主张房屋拆迁补偿款与停产停业综合补助费的双向补偿,并要求按照经营用途提高补偿标准。
以杭州为例:
按照之前的政策,“住改非”房屋是跟住宅一样标准进行补偿的,现在考虑到它用于商业经营的事实,相应提高了补偿标准:除按照住宅标准补偿安置外,还可根据被征收人或承租人提供的合法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等凭据,按批准的合法经营面积给予一次性适当补助,最高不超过其批准合法经营面积部分住宅评估价值的20%。
再以开封为例:
依据《开封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试行意见》的有关规定,对“住改非”房屋的补偿,首先,按照住宅房屋评估其房地产市场价格,以此确定房屋补偿金额,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同时,《开封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及补助、奖励标准的暂行规定》对“住改非”适当补偿的标准作了进一步规定,即“按其住宅房屋市场评估价与经营性用房市场评估价差额的80%给予适当补偿”。
以上就是住改非拆迁政策的相关情况,对于相关情况的认定上,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情况来进行处理,特别是住改非的政策依据必须由拆迁部门来进行认定,地方政府如果对住改非有相关认定的,可以通过制订合法的法规来进行界定。
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而推出的一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根据相关规定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也明确了相关标准。针对危房棚户区的改造
农村和城郊房屋拆迁时,院落、围墙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问题。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院落和空地的补偿数额需由评估机构评估,补偿应公平公正,不低于市场价。涉及部门包括国土资源局、乡镇政府、拆迁办和村委会等,各自负责征地公告、补偿方案公告、签订拆
合法住改非房屋拆迁的补偿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征收人可获得房屋价值、搬迁临时安置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并且市、县级人民政府还会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在签订拆迁合同时,需要注意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条款内容的明确性、违约责任和履行程序的明确约定,以及审查合
我国法律对房屋的性质没有做出具体的分类,法律中也没有“住改非”一词。“住改非”是在拆迁补偿中对住宅改成非住宅的一种特定的称谓,所谓住改非,又称住改商,是指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的房屋,其所有权证上载明的用途为住宅,但实际上用利其沿街的地理位置优势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