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收购和兼并的区别有哪些
时间:2024-03-26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我国,企业可以依法进行兼并、收购或者合并,那么合并、收购和兼并的区别有哪些,关于兼并、收购、合并的共同点是什么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兼并、收购、合并的共同点是什么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合并、收购和兼并的区别
一、兼并、收购、合并的共同点
兼并、收购和合并这三种企业产权交易形式有以下共同点:
- 对象相同:三者的对象都是企业产权交易,即以企业为交易对象。
- 有偿转让:这三种行为都是有偿的买卖活动,只是买卖方式不同。
- 外部扩张战略:三者都是企业为谋求自身发展而采取的外部扩张战略,通过外部扩张来增强竞争能力、扩充经济实力、改善经营管理并提高经济效益。
二、兼并、收购与合并的区别
兼并、收购和合并有以下区别:
- 法人资格:在创新合并中,参与合并的企业的法人资格随合并消失,通过新组建一个企业来获得新的法人资格;而在吸收合并中,被兼并企业放弃法人资格并转让产权,兼并方接收产权、义务和责任。因此,广义合并中的兼并会导致参与合并的企业或被兼并企业失去原有的法人资格;而在收购中,被收购企业作为经济实体仍然存在,被收购方仍保留法人资格,只是通过控股掌握了该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和经营决策权。
- 债务和产权:在创新合并中,新组建企业形成后,参与企业的原法人资格全部消失,原有企业的债务一并归于合并后的企业。承担债务式兼并中,兼并企业将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及整体产权一并吸收,兼并行为的交易是以债务和整体产权价值之比确定的;购买式兼并中,兼并方在完成兼并的同时需清偿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吸收股份式兼并中,被兼并企业所有者与兼并企业一起享有按股份分红权利和承担债务义务。而在收购中,兼并企业作为被兼并企业的新股东,对被兼并企业的原债务不负连带责任,其风险责任仅限于控股出资的股金。
- 债权人的义务:在合并中,公司决定合并时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目录,以明确财产状况并提供给债权人查阅,合并过程中有保护债权人的程序和义务。合并中,根据规定的程序,经股东会决议和资产负债结算,必须征询债权人的异议,如果债权人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则视为承认合并。因此,如果通过合并方式获取某家企业的经营权,必须先获得该公司经营者的同意,并经过股东会议决议才能实现。而收购的程序相对简单,如果收购方想通过收购某家公司的股权获得经营权,只需要收购到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即可。在程序上,只要取得股权上的优势,再进行董事会和监事会改组即可。
- 合约对象和交换比率:在收购股权和资产方面,签订合约的对象分别是股东和公司,但计算的是被收购企业或资产的价值。而在合并过程中,如果合并参与者为股份公司,则通过股权交易使原公司股东改持存续公司或新设立公司的股票。在合并中,需要先计算各自的价值,经双方认同后再计算交换比率,然后进行合并。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合并后的债务如何承担
公司合并后债务的承担问题。依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新设的公司需要承继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合并过程中需签订合并协议、编制资产负债表等,并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债权人并进行公告。债权人可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
-
公司股权变更登记程序
公司股权变更登记的程序和所需资料。当事人需前往工商局领取申请表并填写公司变更表格,同时准备相关证件和资料前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税务局办理变更登记。股权变更所需资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表、公司章程修正案等。具体申报资料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
-
股东不签字如何解散公司
公司解散的相关法律规定。股东大会的决议需经过出席会议的股东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方为有效。在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等情况下,需依法办理登记事项变更手续。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司决策合法性。
-
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监管指引,特别是对于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行政许可的审核标准。内容包括合规性要求、股权清晰、经营规范、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同时,详细阐述了申请文件的要求,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专项说明、批准文件等。此外
-
授权委托书
-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含义和计量基础
-
公司合并与分立涉及的债务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