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是属于员工的义务,对于劳动合同的保密期限,一般情况下是跟随着劳动合同的期限来决定,因为保密义务是员工的义务,具有富水性,就看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是多长,那么保密的协议期限一般也是多久,但是也可以双方另行约定。
保密协议保守的是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因此用人单位只应当与接触、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而不是普通员工或职工,更不能是全体员工。当然,企业还应当根据自身的性质和情况分析确定企业中的哪些人员掌握了商业秘密。对于某些不在保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普通员工,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获悉公司的商业秘密时,也应该列入保密主体的范围。
二、保密协议包括哪些内容
1、明确保密信息范围。
用人单位在约定保密内容时,务必把要保密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期限等明确下来,最好通过列举的方式列明所有需要保密内容,否则很容易因约定不明引发诉讼纠纷。
2、明确保密主体。
商业秘密的保密主体一般仅限于涉密岗位的劳动者,对于保密岗位和技术岗位,要求其不得披露、赠与、转让、销毁或者协助第三人侵犯公司的商业秘密。
3、约定保密期限。
保密协议中应明确约定保密期限,虽然法律规定劳动者保守秘密的义务不因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而免除,但由于商业秘密存在过期、被公开或被淘汰的情况,因此最好还是约定保密义务的起止时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4、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5、谨慎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6、确定纠纷管辖机构。
三、违反保密协议的后果1、民事责任,公司可以要求员工赔偿因违约或侵权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2、行政责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工商管理机关还可以责令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或销毁。
3、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 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合同保密协议期限的相关内容。一般来说保密协议的期限跟劳动合同的期限是一致的,但是双方也可以另行约定期限。劳动者应该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不管是不是在职都不应该随意泄露公司机密,就算是与公司发生矛盾也应要走法律程序解决,否则要视情节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软件推广应用合作合同的内容。合同规定了双方的合作范围、期限及独家销售代理权,明确了订单流程、交货细节、价格及返利政策、产品技术质量标准等。甲方提供软件产品,支持市场宣传和销售,进行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并有权调整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和价格策略。合同也规定
商业秘密合法来源的主要方式,包括独立开发、反向工程、权利人自己泄密、合法受让或被许可及个人信赖等。其中独立开发和反向工程抗辩难度较大,权利人需采取合理保密措施,同时客户信赖也被纳入考量范畴。此外,还涉及到许可使用协议等相关法律条款的应用。
竞业限制仅单方签字的不生效,是没有效力的。约定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第六条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保密协议的,劳动者离职后遵守保密协议约定的,用人单位应该支付经济补偿。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