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合并 > 员工严重违纪怎么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严重违纪怎么解除劳动合同

时间:2024-12-17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758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职期间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那么,员工严重违纪怎么解除劳动合同?为了给你解答相关的疑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供您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员工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解答

解雇依据

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种:员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员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员工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并经用人单位提出要求而拒不改正。

关于“严重违反”以及“重大损害”的标准问题

尽管法律上并无明确的规定,但企业可以在规章制度中对“严重违反”和“重大损害”进行量化。例如,可以规定合同期内累计5次违反规章制度或劳动纪律视为严重违纪,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导致经济损失10000元以上的情况,以便在解雇员工时有充分的依据。双重劳动关系是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无法忍受的事情,法律规定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的员工可被解雇,但“严重影响”的具体界定难以操作。因此,在解雇前最好先提出改正要求,要求员工在三日内提供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如果员工拒不提供,雇主可以予以解雇。

程序要求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解雇员工必须收集严重违纪的证据,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如果未能满足这些程序要求,雇主将面临败诉的风险,并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举证要求

根据司法实践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雇主需要举证证明解雇理由是充分的,有确凿的证据支持。因此,在解雇严重违纪员工之前,雇主必须收集充分的证据。收集员工违纪证据的方法因案件情况而异,无法套用公式。通常,以下形式的资料可以作为证据:1)员工的“检讨书”、“求情书”、“申辩书”、违纪情况说明等;2)有违纪员工本人签字的违纪记录、处罚通知书等;3)其他员工及知情者的证词;4)与事件相关的物证(如被损坏的生产设备,如物证不方便保留,则拍摄清楚的照片,同时照片上还应当显示时间年月日时);5)与事件相关的视听资料(如当事人陈述事件的录音、录像);6)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处理记录及证明等。书面证据是最有力的证据,尤其是有违纪员工签字的书面证据,应尽量收集和保留。

收集证据的方法

1)建立日常书面行文制度和档案保管制度;2)对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员工的违纪行为,应及时记录在案。每次违纪时,企业都应制作相应的书面处理材料,并要求员工签字。如果员工不愿在处理材料上签字,可以采取扣罚工资的处罚方式,在工资单上注明处罚内容,并要求员工在领取工资时一并签字。如果员工对工资数额有异议,应在7日内提出;3)对于有违法行为(如赌博、盗窃、打架、吸毒等)的员工,可以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处理。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结论或记录可能成为有力的证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合同解除的合法性问题

    劳动合同解除的合法性问题。**公司与喜某签订了劳动合同,规定重复售票等贪污票款行为将解除劳动合同。喜某因重复售票行为被公司稽查员当场查处,并据此解除其劳动合同并扣罚款项。喜某因此提起劳动仲裁并诉讼,主张其违纪行为不构成重大损害,且解除合同的程序不合法

  • 可以开除打架员工吗?

    某外资家庭用品公司一名女工与班长因工作安排问题发生争执并动手打架的情况。公司依据规章制度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合同,引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仲裁中,双方就打架是否属于严重违纪、节假日加班费是否少付等问题展开辩论。最终,仲裁结果不支持申请人的赔偿金请求,支持被

  • 严重失职的情况的法律判定标准

    严重失职的法律判定标准以及处理方式。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严重失职导致用人单位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受到法律关注。以案例说明,单位依据合法的规章制度解除严重违纪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仲裁过程中,单位提供的经员工签字认可的《员工手册》成为判定员工是否严重

  • 工地偷卖铜线的法律处理

    工地偷卖铜线行为的法律处理。根据我国法律,这种行为属于违法犯罪,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可能采取行政处分如开除等。处理员工违纪问题时,公司需遵守法律规定,事先公示处罚方式,不能随意开除员工。员工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只有在重大过失或故意情况下才需赔

  • 辞职与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
  • 合同工违纪的处罚依据
  • 非正式工辞职流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