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施行的不动产登记条例,所产生的影响远非楼价的涨跌,因为登记的不只是房子,而是和土地有关的财产都可以登记。统一登记意味着财产的合法化,意味着相关的财产可以买卖流转,同时也意味着公安、税务、金融等部门,可以实现与相关财产有关的信息共享。
备受关注的不动产统一登记进入实施倒计时!昨天,《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并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曾多次传出不动产登记条例出台消息,市场也每次高喊“狼来了”。尽管比照国土部原定年底时间表晚了3个月,但对于高喊“狼来了”的人来说,这一次,“狼”真的来了。
为什么有些人会把登记制度视为一头“狼”?舆论普遍认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利空楼市。不动产登记本身并不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有利于政府将调控发力点,从交易环节转向持有环节,房产税才可能全面落地,炒房者将因不堪持有成本而放盘;还有人认为,统一登记将让借信息不透明而坐拥多套财产的“房叔”、 “房婶”们无处藏身,因此有人戏言,留给贪官们卖房的时间只有3个月了。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一出,房价会不会降?理论上是对的,但效果有待观察。一是有赖于细节的完善。统一登记方式到底采取自愿登记还是强制登记,条例并不明确。再者,出台统一登记制度只是建立了基础性制度,真正要发挥作用,还得等到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的联网与投入运行。按照国土部的计划,后者的时间表是在2018年前。此外,房价的形成因素是综合性的,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
不过,解读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意义,只着眼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会把它读“小”了。事实上,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作用有很多,意义也很大。
首先,条例最重要作用就是,明晰了不动产的概念。
条例所指的“不动产”远非大家熟悉的住宅,条例第一次明确给出定义:不动产是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依照条例,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森林、林木所有权,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建设用地、宅基地和海域的使用权等,都将纳入登记范围。可见,和土地有关的财产都可以登记,不论土地的性质,也包括各种权利。
登记了就意味着财产的合法化,而合法化则意味着可以买卖流转,意味着这些资产能取得市场认可的价值。过去,由于产权不明晰造成无法流转,一些人捧着金碗没饭吃。统一登记制度施行后,老百姓手里就有了更多财富可以流转起来,特别是农民和集体,也能享受到资产升值带来的高额回报。农民进城更加容易了,这将为中国的城镇化和户籍改革扫除制度障碍。当然,买了小产权房的人就别抱幻想了,违法的房子是不予登记的。
统一登记也意味着信息共享。过去,我们也有各种登记制度,只是分散在各个部门。条例要求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各级登记机构信息纳入统一基础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共享部门包括国土资源、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信息共享给我们打开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反腐利器”、为开征物业税做准备的说法都因此而来,我们还可以联想到查处偷漏税、查处老赖、防止骗取低保和保障房、开征遗产税等。当然,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信息共享可以避免产权交叉或冲突,有利于保障不动产的交易安全,借登记来寻租的部门利益行为也将大为减少。
因此,不动产登记并不为房地产市场调控而生,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房屋登记。有法学家认为,不动产统一登记是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倒逼”出来的,不动产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将使深化改革获得更多的“地”气。即使是由此而生的物业税,从长远来看也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地方政府将不再以卖地为生,只有扎扎实实地保持地区发展活力,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获取更多税收。因此,对于财产来源合法、靠双手吃饭的公民来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并不可怕,甚至还有点可爱。
依嘱托登记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规定。依嘱托登记是不动产登记机构根据特定嘱托进行的不动产登记行为,其法律依据包括《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国土资源部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机构根据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等进行登记是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并
未过户的小产权遇拆迁,原房主来争夺补偿款怎么办(《物权法》于2020.12.31失效)
未过户的小产权在拆迁时,原房主来争夺补偿款的法律问题。在《物权法》失效后,依据不动产登记制度,产权归属以登记为准。如未过户,产权仍归原房主所有。出现争议时,应协商解决,协商无果可通过诉讼解决。同时,《民法典》对不动产物权也有相关规定。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的法律后果,包括可能面临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责任。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有报告、保管和归还的义务。不当得利和侵占他人财物将构成犯罪,并受到处罚。拾得人应妥善保管遗失物并及时归还给权利人,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拾得人的义务,包
查询房产证是否被抵押的途径,包括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或房管局查询,并说明了办理抵押后的房产证处理方式。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不予查询的情况和房产抵押贷款申请的条件和所需资料。